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統籌推進鄉鎮(街道)和城鄉社區治理,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工程。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委社會工作部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社會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全國社會工作部長會議、自治區社會工作部長會議精神,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聚焦為基層減負賦能,在系統梳理、規范基層權責事項和清理機構牌子、證明等事項的同時,積極向信息化借力、向人民群眾借智,在科技賦能、數據鋪路、多方共治等多個方向持續發力,打好基層治理“精準牌”,讓基層工作者更省力、讓服務更貼心、讓群眾更暖心,開啟“暖城”基層治理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科技賦能 打造高效便捷服務
在準格爾旗藍天街道鐵北社區智慧自助服務驛站內,一臺全新的自助打印服務機取代了原來的窗口排隊,為前來社區辦事的群眾提供24小時自助服務。自助服務機提供文件復印、照片打印、身份證明打印等事項,墻上貼有操作流程指引,方便居民根據個人需求輕松操作,普通打印僅需3~5分鐘即可完成。這項舉措的推出,為居民帶來便捷服務的同時,也為社區工作者騰出了大量的時間,有效解決了社區工作者與居民因上下班時間差帶來的影響,提升了社區服務效能。
為基層減負的最終目的在于降低行政成本、提升行政效能。鄂爾多斯市在科技賦能方面下功夫,借科技之力驅動基層服務效率的提升和服務模式的重構。東勝區巴音門克社區推動建設智能社區服務站,為居民提供養老服務、醫療服務、法律咨詢,并搭建社區線上平臺訂購、線下實體服務的配送體系,讓老百姓享受更加便利的服務。達拉特旗推動“惠鄰5G驛站”,依托互聯網技術,將智慧治理和智慧硬件相結合,通過智能快遞柜、自助生鮮機、智能垃圾回收箱、智慧煙感、智能自助售藥機等設備,為居民提供24小時便民服務。
數據暢聯 完善精準便民服務
在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青春山街道轄區,隨著“根數據庫”平臺的建立,56個數據填報系統、APP被整合或取消,36個高頻報表實現一鍵提取生成,基層網格員填表報數時間每周縮短8小時以上,高齡津貼、殘疾人補助認證等補貼審核發放周期由過去的72小時壓縮為3小時以內,深受基層工作者和居民群眾稱贊。
這是鄂爾多斯市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和自治區黨委要求的重要舉措,是結合實際以信息化手段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創新探索。“根數據庫”整合以往各類分散的數據資源,實現數據一個端口采集、一個入口管理,統一數據標準、格式規范、字段標簽,涵蓋市、旗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管理體系,打破基層信息數據壁壘,促進基層數據流動和共享,真正實現了“數據跑路、基層減負、服務加速”。目前,全市所有蘇木鄉鎮、街道已完成上線運行,已整合匯聚3000多萬條常用數據,填表報數負擔減少50%以上。
與“根數據庫”平臺在減負賦能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相比,“多多評”智能平臺突出政府與公眾的順暢溝通,在促進德治、推動基層治理共治共享中發揮了獨特作用。通過“二維碼+智能治理”模式,打造議事協商、環境整治、商戶經營、考評干部等多個應用場景,推行“積分獎勵、社區下單、部門搶單”市民積分治理模式,建立道德積分體系,激發群眾參與城市治理熱情,構建融會貫通的市域數據共享體系,探索出一條城鄉“智治”的新路子。
多方共治 繪就和諧互助畫卷
按照“五治融合”的要求,積極推動自治和德治建設,引導居民、商戶自我管理、自我監督,在回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中暢通治理路徑。
在康巴什區悅和社區,居民中低收入群體多、雙職工家庭多,流動人口高達99%,許多居民由于下班時間不固定,無法準時接送孩子上下學。在社區居民的自發組織下,“共享奶奶”愛心項目應運而生,一批熱心的退休老黨員奔波在小區與學校之間,專為雙職工家庭提供接送下學、愛心托管等公益服務,成為備受小區居民和孩子們喜愛的“共享奶奶”。
在伊金霍洛旗蘇布爾嘎鎮,全鎮27個村和1個社區都成立了村級鄉村能人工作站,建成了村、鎮兩級鄉村能人工作站聯動的“鄉村能人資源人才庫”,吸納鄉村能人120名,聘請鄉村能人顧問10名,以其豐富的知識和影響力,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在伊金霍洛旗綜治中心多間調解室內,由退休老法官、離任黨支部書記組成的11名人民調解員奮戰在一線,耐心聽取來訪群眾反映問題,為他們進行政策解答、心理疏導、糾紛調解,有力推動了“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
(作者系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委社會工作部部長)
(責編:陳超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