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新的活動場地,我們經常來這里鍛煉身體,孩子們也有地方玩了,這里就是我們的‘怡樂園’。”在北京市海淀區上地街道八一社區樹村路甲一號院新建的口袋公園內時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老年人鍛煉身體,孩子們玩耍嬉戲,還有不少居民在樹蔭下閑話家常。這個口袋公園地方雖然不大,但是幸福的場景隨處可見。居民陳阿姨表示,大家期盼的口袋公園終于建好了,這里成了她每天打卡的地方。
八一社區黨委堅持黨建引領,積極探索“大家商量著辦”基層治理新實踐,依托社區打造的怡樂議事廳平臺,廣泛發動居民參與社區提升改造事務,納“大家策”、做“大家事”,利用閑置空地建設口袋公園,不僅提升了小區的“顏值”,更為居民提供了休閑鍛煉的好去處。
布局有限空間 居民商議選址
八一社區樹村路甲一號院有4棟居民樓,常住人口180戶、671人。“以前我們院內除了東墻邊的一組健身器材外,就沒有其他活動場地了,居民日常休閑只能繞著居民樓散步,孩子們也只能在路上玩耍,院里人車混行,存在一定安全隱患。”八一社區黨委書記王飛說。
居民紛紛向社區提議,希望能開辟一個安全便利的活動場地。了解居民的訴求之后,社區黨委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組織樓(門)長、支部書記和居民代表等,在怡樂議事廳召開議事協商會進行討論,按照“大家事大家集思廣益,可不可行集體商量”原則,一致決定在小區里建設口袋公園,滿足居民需求。但是問題來了:小區的面積總共就那么大,空間資源有限,建口袋公園猶如“螺螄殼做道場”,實屬不易。
“4號樓南邊場地比較大,可以建在那兒。”
“不行,4號樓南側離住戶臥室太近了,會擾民。”
“2號樓南邊呢?”
“2號樓南邊有電子屏、飲水機、獼猴桃架子,實現起來比較困難。”
“3號樓東側那處閑置空地能行嗎?地下是化糞池,可以把那塊地改造一下。”
議事協商會上,居民各抒己見。經過一番討論,大家初步決定在3號樓東側一塊閑置空地上修建口袋公園。這塊空地面積約400平方米,因為地下是化糞池,地面雜草叢生,廢舊磚瓦散落,居民都希望能把這個地方改造一下。
群策群力推進 共同完善方案
在上地街道相關部室的指導與支持下,社區黨委書記王飛請來上地街道責任規劃師團隊,為改造項目提供專業實地勘測和方案設計等方面的幫助。
“化糞池是需要有警示標志和圍欄措施的,以防發生墜落等安全隱患,項目充分考慮了這一點,對安全區域進行了合理避讓,并做好安全防護,把周圍區域重新設計成小區花園和廣場,滿足居民日常需求。”上地街道責任規劃師高潔說。
經勘測規劃,街道責任規劃師團隊認為化糞池上方修建活動場地具有可行性。社區立即發動樓(門)長、黨支部書記等廣泛征求居民意見。隨后,又召開了議事協商會,讓居民直接參與到設計過程中,現場與規劃師一起定方案。經過反復協商討論,最終敲定了地面處理、休息座椅、石桌石凳、小滑梯、綠地、綠籬、花卉、廊架等設施及具體位置,修建費用由街道公益金承擔。
但在準備施工的過程中,緊鄰活動場地西側和南側有住戶提出異議。他們表示,口袋公園的位置離家太近,會對他們的正常生活造成不利影響。圍繞這一問題,社區又組織樓門長、居民代表及街道責任規劃師等現場商議,給出可行的解決辦法。
“弄個宣傳欄隔一隔呢?”
“或者建個玻璃墻,既能解決噪音問題,又不擋光。”
經過商議,最終制定出實施方案:一是在口袋公園西側距離受影響住戶小院50厘米處安裝帶毛玻璃的木質廊架,在廊架東側種上凌霄花。玻璃可以擋噪音,凌霄花藤可以遮擋視線。二是在口袋公園南側安裝兩組宣傳欄,也有降低噪音和遮擋視線的效果。
取名“怡樂園” 樂享幸福生活
在口袋公園的設計過程中,將化糞池主體部分上方設計為月季園和草地,并用小黃楊做了隔離,主要承擔綠化美化環境的作用,地面活動承重部分則避開了化糞池,放在花園整體靠南的位置,確保安全性。
“從尋找建設空間到制訂公園設計方案,乃至如何設置休閑座椅等小細節,我們都多次召開居民會議征求意見。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街道指定專人負責,并請居民代表和工作人員每周驗收,遇到問題及時解決,確保居民意見落到實處。”上地街道社區建設辦公室副主任金星說。
經過一個多月的施工,大家期盼中的口袋公園建好了,居民們給它取名“怡樂園”,承擔著文化娛樂、便民服務、政策宣傳、散步鍛煉、兒童活動等多項功能。小小的口袋公園裝著居民實打實的幸福感,這里成了很多居民每天打卡的地方。
上地街道將繼續強化黨建引領,充分發揮“大家商量著辦”的機制作用,廣泛發動居民積極參與社區治理,把群眾關心的事辦細、辦實、辦好,持續推動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問題得到解決,實現力量在社區匯聚、問題在社區解決、服務在社區延伸,讓居民們樂享家門口的幸福生活。
(周穎珺)
(責編:陳超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