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新泰市以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為著力點,創新探索“一六三”工作法,即“一平臺”統籌、“六個一”推進、“三到位”保障,持續壯大基層治理中堅力量,增強凝聚服務群眾能力,助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提質增效。
“一平臺”統籌?凝聚隊伍向心力
以推動社區工作者溝通交流、互促互進、為民服務為出發點,打造新泰市“社區工作者之家”綜合服務平臺,聚力鏈接服務資源,開拓服務領域,提升服務效能。
理順組織架構。注冊成立新泰市社區工作協會,市委社會工作部為業務主管單位,采取部門指導、協會服務、多方協同的方式推動平臺實體化運行,圍繞社區聯建、難題聯解、資源共享、志愿共行,實現互聯互通、優勢互補,助推社區治理服務由“各自作戰”變“協同聯動”。
完善平臺功能。配備社創空間、“熱點論見”等12個功能室,創新開設“幸福圓桌會”“假如我來辦”“社工請回答”等教學課堂,為社區工作者提供集中學習培訓、定期工作交流、統籌承接治理項目等服務,為全市社區工作者打造有歸屬感的“共享家園”。
強化協調聯動。制作新泰市社區分布“作戰圖”,明確社區地理位置、社區類型、社區工作者配備等信息,按圖部署“作戰任務”,集中社區工作者“優勢兵力”協助攻堅市委、市政府部署的重點任務、重大活動。組織社區工作者積極參與泰安市文旅大會、山東炒雞大賽、新甫山登山節等志愿服務活動,開展社區工作者“專業賦能 煥新成長”系列培訓、“社工+義工”論壇等。
“六個一”推進?提升服務精準度
制定新泰市《關于實施社區工作者能力提升工程 推進社區治理的意見》,明確“六個一”重點任務,即搭建一個社區工作者服務平臺,為社區治理引才聚智;建立一本“房、人、事”三清臺賬,為社區治理托清底數;領辦一批社區治理服務項目,為社區治理“揭榜”攻堅;打造一支志愿服務隊伍,為社區治理賦能聚力;結成一組聯系幫扶對子,為社區治理凝心聚暖;培樹一項特色黨建品牌,為社區治理引航聚能。實現社區工作者“定崗網格”在各自社區分線作戰,推動社區治理“多點開花”。
托清底數、領辦項目。組織開展“走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憂、暖百家心”活動,指導建立包含10.23萬房屋、28.46萬人口、5086件居民訴求的“房、人、事”三清臺賬。引導社區根據居民訴求研究確定2025年度1件黨組織書記突破項目、2件以上民生實事、N件社區工作者領辦項目,培優用好近500個備案社區社會組織,保障社區治理服務項目落地見效。
培育隊伍、結對幫扶。探索“社工+志愿”工作模式,指導社區工作者深入挖掘轄區黨員、熱心居民、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等,組建起134支社區志愿服務隊,注冊志愿者2435人。組織社區工作者發揮專業優勢,每人至少結對聯系2名特殊困難人員,常態化開展關心關愛救助幫扶服務。目前已結對聯系790名獨居老人、502名空巢老人、298名殘疾人、206名孤困兒童、21名精神障礙人員。
幫帶指導,打造品牌。圍繞“治理創新”和“服務升級”兩條主線,通過“選導師+導師選”雙向選擇,組建市級導師庫,從優秀社區工作者、經驗豐富的街道干部中聘請40名同志擔任導師,精準幫帶社區工作者96人。開展“優秀社區工作法”評選,持續推進“一社區一品牌一特色”建設,形成大洛溝社區“五個一”居家養老服務法、清華園社區創建“熟人社區”、和平社區“六聯共治”等一批社區特色品牌,起到良好示范帶動作用。
“三到位”保障?激發干事新動能
新泰市將社區工作者隊伍作用發揮情況納入黨(工)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推動社區工作者薪酬待遇、關懷激勵等保障措施落地落實。
薪酬待遇落實到位。嚴格落實社區工作者“三崗十八級”薪酬待遇,設置1至18級崗位等級和基本工資系數,崗位等級隨崗位晉升、社區工作者年限增加、職業水平提高等相應提升,建立社區工作者薪酬待遇動態調整和正常增長機制。
晉升成長暢通到位。注重從優秀社區工作者中發展黨員,目前已發展16名。健全 “社區專職工作人員—社區 ‘兩委’專職成員—社區黨組織書記 (居委會主任)”成長鏈條,加大從優秀社區工作者中招錄(聘)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力度。截至目前,社區工作者考錄公務員3人、事業編16人。
關心關愛力度到位。開展社區工作者“健康體檢”關心、“孩童照看”貼心、“聯誼交友”愛心、“情緒紓解”順心、“四季關懷”暖心“五心關愛”專項行動,提升社區工作者職業認同感。推薦優秀社區工作者參評各級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等稱號,激發社區工作者干事創業熱情。
(作者單位為山東省新泰市委社會工作部)
(責編:陳超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