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后文簡稱肅南縣)充分發揮“‘大黨委’引領、社會化共建、網格化治理、一鍵式響應”機制作用,從化解“小矛盾”、優化“小服務”、管好“小網格”著手,有效激發治理活力,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
化解小矛盾?促進社區環境“大和諧”
“喝一碗熱奶茶,聊一聊,靜一靜,有理說理,有法說法”。肅南縣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縣,轄區有裕固族、藏族、蒙古族、回族等22個少數民族。“喝茶”是全縣各族群眾最顯著的生活習慣。2022年,肅南縣“阿勒齊”調解工作室揭牌成立,沿用以往牧民在矛盾發生后請“中間人”(裕固語稱“阿勒齊”)喝茶調停的做法,并創新推出“一碗奶茶”調解法,“以茶為媒”聽民情、聚民意、解民困。“阿勒齊”調解工作室聚合社區工作者、“法律明白人”、下沉干部、共駐共建單位黨員志愿者等力量,組建全科調解員隊伍,充分發揮“專家”“熟人”雙重優勢,在喝茶嘮家常的溫馨氛圍中,逐步引導當事人說出矛盾癥結,一同尋找解決訴求的“最大公約數”,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實現矛盾糾紛在社區內圓滿化解。2024年以來,工作室共調解矛盾糾紛283件,為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147件。
現在,縣城里的居民有事沒事都會去“阿勒齊”調解工作室坐坐,嘮嘮家常、吐吐不快。工作室里的信息員會認真記錄下一件件“小事”,分層次、分類別把信息分流,由“全科”調解員隊伍認領化解,讓更多的糾紛化于未發、止于未訴。“阿勒齊”調解工作室不僅是社區化解矛盾糾紛的重要平臺,更是社區各族居民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場所,各族居民在這里互訴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相互“支招”,成為彼此身邊的“知心人”,民族團結之花在不知不覺間絢麗綻放。
優化小服務?提供社區生活“大便利”
按需“點”菜、依單“做”菜、服務“送”菜、反饋“品”菜。近年來,肅南縣推出志愿服務“菜單”模式,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云平臺為載體,以民情信箱、微信便民服務群和便民連心卡等形式接受居民“點菜下單”,推行“預約式上門、一體化服務,一站式辦結”便民服務舉措,吸納黨員志愿者、醫療衛生工作者、退休教師、熱心居民組建“賽罕梅朵”志愿服務隊,針對不同“點單”開展政策法規講解、環境整治、矛盾糾紛調解、跑腿買菜買藥、上門健康義診等志愿服務,第一時間回應居民關切,實現服務居民群眾“零”距離。
為進一步提高便民服務工作質量,營造一流辦事服務環境,肅南縣結合居民群眾實際需求,對社區便民基礎設施進行全方位改造升級,在便民服務大廳設置免費打印、復印服務區和相關智能設備,配備便民醫藥箱、工具箱、微波爐、自助飲水機等便民設備,為社區居民提供更周到、更貼心、更便利的服務。同時,通過重新整合空間資源,重點打造便民服務大廳、左鄰右舍睦鄰之家、積分超市、“邦納斯共享+”暖心驛站、云端城市書吧、七彩小屋、任萍調解工作室、非遺文化傳承室等功能室,將以往單一的社區辦公區域打造成綜合服務空間,引入新語社會心理健康輔導中心、潘小紅非遺工坊等第三方組織,為轄區居民提供心理輔導、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能培訓等多樣化服務。
管好小網格?撬動社區治理“大變化”
一張“網”包羅民生萬象,精細“格”服務基層治理。肅南縣以精細化治理、精準化服務、智慧化支撐為目標,秉持“多網合一、一網統籌”工作理念,將黨建、政法、民政、衛健等各類事項統一整合,打造出“全要素網格”。積極探索“一網統管”“網”得住、“統”得好、“管”得了的基層治理新途徑,全面推行提戶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提情知策的“四提四知”民情工作法,讓網格員走進轄區商戶店鋪、居民家中了解需求和問題,收集民情民意,成為居民的“貼心管家”,實現社區網格“無縫隙”、居民訴求“全響應”、社區服務“零距離”。截至目前,共走訪商戶企業15家,居民1000余戶,收集各類訴求50余件,排查矛盾隱患74件。
大力推廣“接訴即辦”服務平臺,引導居民通過掃描二維碼在平臺上反映電動車亂停亂放、樓道內雜物堆放、供暖相關問題、太陽能熱水器滲水等物業問題,留言意見建議。社區在接到居民反映的問題后,聯合物業服務企業、居民代表、黨員代表進行議事協商,以群眾自主參與的方式對存在的問題主動干預、協調解決,確保居民訴求件件有著落。2024年以來,社區“接訴即辦”服務平臺累計為居民解決各類問題49件,切實提高了居民生活的幸福感。
(作者單位為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委社會工作部)
(責編:陳超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