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基層減負賦能,關乎基層是否有能力、有精力抓好治理服務的主責主業,是推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提質增效的前提基礎。江蘇省南京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基層治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折不扣落實中央、省委關于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的系列部署要求,持續推動基層治理重心下沉,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出臺24條務實舉措,以“繡花”功夫逐項破題。
“輕車”明權責,“負”為基層減。從基層反映最集中的權責不一、責重權小等問題著手,“清單化”明責確權。街道(鄉鎮)層面,指導全市街道(鄉鎮)全面梳理現有工作事項,編制履行職責事項清單。社區(村)層面,編印《社區(村)“六必查”相關規范匯編》《南京市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證明》制式文本,針對社區(村)開具的不合理證明,組織相關市級部門多輪共商,核減不合理證明事項56個。網格層面,嚴格網格服務管理事項準入,出臺《城鄉網格服務管理事項清單》《南京市城鄉網格化服務管理實施細則》并實施。
“壯馬”沉資源,“能”向基層賦。推動機關資源下沉一線,深化開展黨員“雙結對、雙促進”工作,組織118個市級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與101個街道(鄉鎮)黨(工)委掛鉤結對,在130個共建項目攻堅中強化黨建聯建機制。堅持編制資源向一線傾斜,將市級層面精減收回的348個行政編制下沉至各街道(鄉鎮),側重補充地域面積大、服務人口多、管理任務重的區域,完成首批4個試點區38個街道共132名綜合執法、安全生產等事業編制人員的招錄工作。做到經費優先保障基層,健全基層黨組織經費投入保障及自然增長機制,設立社區黨組織工作補助經費;加強社區為民服務專項資金的撥付、管理、監督。
“暢路”建機制,“勢”在基層匯。打通橫向聯系,市、區兩級建立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領導協調機制并實質化運作,對基層治理重點難點問題實行派單制,圍繞基層減負賦能等方面,推動跨部門、跨領域協同攻堅。加強示范引領,建立常態化“學仙林”機制,推動“仙林經驗”推陳出新,做好永寧街道青山村、揚子國投集團等基層治理實踐經驗的轉化。建強基層隊伍建設,“選育管用”一體抓實,完善社會工作專業領域教學培訓機制,拓展“仙林課堂”實景化沉浸式教學模式。2024年共組織培訓47期、參訓5148人次。
“聚力”強聯動,“人”往基層去。推動多方參與,推行街道(鄉鎮)“增協商、減層級”、社區(村)“增協同、減負擔”,引導基層議事協商有序銜接,探索實施基層群眾“四共”自治模式,提煉推廣朝天宮街道“兩問十規”居民、商戶自治特色做法,鼓勵民事民議、民事民決、民事民辦。壯大社會協同,支持新就業群體黨員到社區報到并擔任“流動網格員”,將“先鋒指數”納入推優推先重要依據;以“博愛之都 志愿之城”建設為契機,建立市、區、街道(鄉鎮)、社區(村)四級志愿服務網絡;率先啟動行業協會商會“牽手‘第一書記’,助推鄉村振興”專項行動,推動35家協會與63個社區(村)簽約94個支持項目,助力鄉村治理。
(作者單位為江蘇省南京市委社會工作部)
(責編:陳超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