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定海城,半部舟山史。定海是浙江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全國唯一的海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1200余年歷史。隨著時間流逝,古城基礎設施日漸老化,老舊小區各類問題日益突出,也成為城市基層治理的“老大難”。為此,定海區以“多元融治”為工作思路,探索出滿足群眾期盼、體現古城特色的實踐之路,實現從“沒人愿意管”到“有人出面管”再到“居民主動自管”的轉變,促使千年古城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強基固本?夯實“核心區”基本盤
黨建引領,把穩融治之舵。由轄區黨組織牽頭,深入實施古城“一核四聯”工程,即以轄區黨組織為核心,共建單位、物業服務企業、“三新”組織、志愿團隊等多方參與,實行組織聯建、資源聯用、治理聯抓、服務聯通。建立“匯力古城”聯席會議議事制度,截至目前,累計開展議事會談100余場,解決群眾“煩堵難”問題上千件。
居民自治,夯實治理之基。組建小區自治委員會,每季度召開一次委員會議,每半年召開一次業主大會。開發“矛盾調處角”“樓棟意見箱”“線上傳聲筒”三條渠道,匯聚居民需求及意見建議,每月邀請居民代表參加民情懇談會,面對面開展“座談協商、論證協商、懇談協商、民主決定”。截至目前,已妥善辦結協商事項85件。例如,率先成立小區自治委員會的合源小區,從黨員、樓道組長、居民骨干等居民代表中選出5位常任議事員,搭配每月2位輪流居民代表,以“5+2”的形式,實現居民自己管理小區,協商解決問題,再由社區協調解決公共事務。合源小區7號樓落水管掉落,一般這種情況需要動用物業維修資金,征求大部分業主的同意才行,費時費力、進程緩慢,而現在通過自治委員會很快就能得到解決。
數智增效,提升治理之力。充分整合政務數據、社會數據和警務數據三大類高頻數據,打造全區首個條塊合一、終端合一、指揮合一、流程合一的街道級綜合指揮平臺,提供全方位的數據服務和全過程的分析研判。通過預設事件類型,建立“7×24小時”不打烊的智慧古城綜治模式,有效提升轄區事件處置效率。
由點及面?打造“關鍵處”穿透點
小區管理再細化。立足古城區域開放式小區多的現狀,組建以“樓道黨員+樓道組長+居民骨干+業主”為核心的“紅鑰匙”樓道管理隊伍,形成物業微管家團隊,全面負責日常管理各項事務。每周安排一名居民作為輪值管家,及時發現和反饋小區公共管理問題,月均處置停車占位、違規養犬等問題20余件。如張家弄小區的12戶黨員家庭、35戶居民全部加入“紅鑰匙”服務管理團隊,還組建了由社區工作者、樓道管家、居民三方組成的樓道微信群,通過居民自查自糾的方式,引導居民參與管理。針對小區車輛無序停放、無處停放等問題,試點推進半封閉化管理,即通過移栽綠化改造停車區域,拓寬小區道路,安裝監控系統和車輛道閘系統,實行車輛進出門禁化管理,并制定小區停車管理公約,分類管理小區固定車輛和臨時車輛,取得了良好效果。
網格管理再優化。結合“古城微更新”建設項目工作進度,重新對轄區網格進行調整,由原先的34個增加至61個,進一步提高轄區問題的響應效率和解決速度。迭代升級網格員走訪制度,把上門服務、代辦服務、錯時服務作為工作常態。2024年以來,網格員解決居民訴求的處置率、辦結率、滿意率均達95%以上。
商圈管理再深化。成立古城商圈聯勤黨支部,以警務站為活動陣地,整合街道、派出所、商家和社區黨員等力量,同時招募治安、衛生、維修等志愿者65人。積極發動商圈聯建成員單位共同參與處理涉及國有資產轉移、東西大街店面維修、部分拆改區域騰空等各類問題10余起。
因勢利導?激活“家門口”新動能
堅持“以青育青”。全面摸清轄區各類青年人才資源底數,聚焦能力提升,實施古城“三支隊伍”強素提能工程,構建“頭雁+鴻雁+青雁”三級培訓體系,并集中抽調青年骨干12名下沉古城重點項目一線。帶動古城青年自發組建“七彩服務隊”,自成立以來,每支隊伍每月平均開展活動5次以上,總服務時長達5000余小時。
堅持“以老助老”。立足古城老年居民基數大的實際,發揮老年群體人熟、事熟、情況熟的優勢,推出以退休黨員骨干為核心的“銀齡治社”管理模式,組建銀齡服務團隊11支。重點打造虎山“老娘舅工作室”、香園“五老坐堂員”等特色載體,日均接待居民10次以上,轄區“身邊小矛盾”基本就地化解。
堅持“以新帶新”。聚焦新業態、新就業群體、流動黨員等“他鄉人”群體,以古城為輻射中心,精心打造46個暖心服務驛站,構建涵蓋就業咨詢、婚戀交友、維權幫扶、子女就學等12個大項、34個小項的全周期成長服務體系。在提供服務的同時,也鼓勵這些“他鄉客”發揮自身所長,加入城市治理、海島服務等隊伍,擔任“街巷管家”、兼職網格員等,做海島城市的建設者、基層治理的參與者、暖心服務的發動者,推動形成“以服務換服務”的循環體系,著力構建“主客共享”的“暖心城市”。發揮快遞員、網約配送員流動面廣、熟悉區域布局的特點和優勢,組建“古城紅蜂”志愿服務隊,搭建“小哥議事會”平臺,通過“你隨手拍,我馬上辦”“小哥吹哨,社區報到”等形式,在線反映環境衛生、停車亂象等基層治理問題,并涌現出救人小哥盛雙偉等一批先進典型。
(作者單位為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委社會工作部)
(責編:陳超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