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辦新聞發布會,大會發言人婁勤儉介紹了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
“全國人大常委會充分發揮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著力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與時俱進、發展完善。一年來,審議法律案39件,通過了其中的24件,包括制定法律6件、修改法律14件,作出有關法律問題和重大問題的決定4件。”婁勤儉說。
針對社會廣泛關注的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工作,婁勤儉介紹,民營經濟伴隨改革開放偉大歷程蓬勃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去年12月,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由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上個月又進行了再次審議。一審后,草案在中國人大網公布,征求社會公眾意見;全國人大有關專門委員會、常委會有關工作委員會還通過座談、調研等方式,聽取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各方面意見。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婁勤儉介紹,草案第一次將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促進“兩個健康”寫入法律,把黨中央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重大方針、政策舉措上升為法律規范,對于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進一步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提振民營企業家發展信心,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下一步,我們將根據常委會繼續審議情況和各方面的意見建議,認真做好草案修改完善工作,推動法律盡快出臺。”婁勤儉說。
婁勤儉介紹,全國人大常委會這一年的立法成果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服務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比如,制定能源法,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促進綠色低碳轉型;修訂礦產資源法,加強礦產資源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制定增值稅法,推動健全有利于高質量發展、社會公平、市場統一的稅收制度;修改會計法、統計法,進一步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公共利益。二是保障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比如,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制定學前教育法、學位法,推動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修訂文物保護法、科學技術普及法,推進科教興國、文化強國戰略的實施;修訂突發事件應對法,推動提高預防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更好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三是完善國家機構有關法律制度。比如,修改監督法,更好保障各級人大常委會行使監督職權;修改監察法,推動提高監察工作規范化、法治化水平。常委會兩次審議代表法修正草案,并決定提請此次大會審議。四是支撐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比如,制定關稅法,促進對外貿易、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修訂國境衛生檢疫法,防止傳染病跨境傳播;修改反洗錢法,健全國家金融風險防控體系。
(記者 趙雪)
(責編:蔡夢達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