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5日是第六十二個學雷鋒紀念日。新征程上,讓雷鋒精神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離不開廣大志愿者的積極參與、全情投入。無論是在城市街巷、抑或是在廣袤鄉村,廣大志愿者各展所長、各盡所能,在化解糾紛、保護生態、醫療助困等方面發光發熱,起著增進民生福祉、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作用。
每一份付出都彌足珍貴,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輝,當點滴善舉匯聚在一起,必將激發更多向上向善的力量。近日,本報記者分赴浙江、青海、廣東等地采訪了三支志愿服務隊伍,記錄他們扎根一線、服務群眾的生動故事,感受他們身上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
——編 者
浙江杭州“武林大媽”志愿服務隊——
共促鄰里和諧 營造良好風尚
“小朋友,過馬路要左右看、慢慢走,不要奔跑打鬧?!痹缟?點50分,浙江杭州安吉路小學門口,正值學生上學高峰。志愿者蔡意境身穿紅馬甲,在維持現場秩序。別看她說起話來柔聲細語,工作卻毫不含糊。
“我上午9點上班,剛好可以利用9點前的時間做一些志愿服務。”小蔡今年30歲,是附近居民,聽說最近學校門口維持秩序的志愿者人手不足,就第一時間報了名。
小蔡的紅馬甲上印有“武林大媽”字樣。在杭州,這是一支頗有名氣的志愿者隊伍——“武林大媽”志愿服務隊成立于2016年,最初由拱墅區武林街道18名熱心公益的退休人員組成,發展至今已有33.2萬余人,成員來自各行各業?!拔淞执髬尅背蔀楹贾莼鶎由鐣卫砼c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張“金名片”。
與小蔡一同值班的,還有68歲的俞翠英,她是2016年最早加入志愿服務隊的成員之一?!拔覀兠刻煸缟?點多就去街上巡邏,一趟兩個多小時?!狈_工作筆記,俞大媽介紹起了自己平時的服務內容,包括平安宣傳、矛盾調解、安全巡查、鄰里互助、文明勸導等。
“武林大媽”貼近老百姓,自然少不了面對家長里短。陳亞玲是鳳麟社區“武林大媽”志愿服務隊隊長,調解糾紛是她最擅長的志愿服務工作。鄰里間遇到不好解決的小事,大家總是第一時間找她幫忙。
“陳阿姨,我家樓上漏水,把家里好多東西都泡壞了,對方還不愿意賠償?!蓖砩?0點,小區一名業主敲響了陳亞玲的家門。她立刻穿上紅馬甲,一起前往現場。
“設身處地想想,要是你家那么多東西被泡壞了,心里能好受嗎?”陳亞玲先跟樓上的住戶耐心溝通,接著又對樓下住戶解釋:“老小區房子舊,有時候漏水這種情況也很難避免?!辈怀霭胄r,雙方就賠償情況達成一致,分別向陳亞玲道謝。
“及時化解群眾間的矛盾糾紛,能為社區營造良好氛圍。”陳亞玲說,3年間,她調解了100多起矛盾糾紛,也練就了“嘴快、手快、腳快”的本事。如今在杭州,不論是在社區、學校、景區,還是大型活動現場,總是能看到“武林大媽”們的身影?!拔淞执髬尅惫嫔鐣罩行拿貢L楊映霞介紹:“現在,我們有18家聯盟單位,成員年齡從10多歲到80多歲。下一步,將廣泛吸納社會力量,不斷提升‘武林大媽’志愿服務品牌的影響力。”
?。ū緢笥浾?竇瀚洋)
青海三江源國家公園治多生態環保協會志愿者——
義務清理垃圾 守護長江源頭
春寒料峭,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城南的通天河仍處于封凍狀態。4500多米的海拔,天空湛藍,寒風凜冽。中午剛過,江文朋措一行十幾名志愿者,駕車沿通天河上行,抵達了地處長江源頭區域的索加鄉。長江源區域濕地眾多,遠看星星點點。一行人分成3個小隊,每人手持一個夾棍和垃圾收撿袋,分頭開始了清理行動。
今年38歲的江文朋措戴個帽子,肩上佩戴有協會標志的綠色肩章,他個頭不高,在人群中并不顯眼。作為青海三江源國家公園治多生態環保協會負責人,他堅持了15個年頭。“主要任務就是‘撿垃圾’”,皮膚黝黑的他嘿嘿一笑,“這些年,長江源的垃圾越來越少,我們的工作量也越來越小?!?/p>
2010年,江文朋措和朋友在縣城周邊爬山時,發現“塑料袋和玻璃碴多得連扎帳篷的地方都沒有”。彼時,治多縣的垃圾集中處理和轉運機制尚未建立,發展帶來的垃圾集中問題不斷凸顯。當時,江文朋措和幾個朋友下定決心:“要讓長江源恢復本來的模樣?!?/p>
幾個人立刻行動起來?!皠傞_始工作量很大,5個人用兩三個小時,就能撿滿近百個垃圾袋。”江文朋措等人每天下午6點下班后就去撿拾垃圾,“起初人少,我們出動次數也最頻繁。”
在江文朋措等人的帶動下,僅過了一年,隊伍就擴展到50多人,他們起了個名字——“治多縣環保志愿隊”。志愿隊的活動范圍也越來越廣:從縣城周邊,逐步擴展到稍遠的多彩鄉、扎河鄉,再到長江源頭的區域。志愿服務十幾年,他們累計撿拾垃圾6.5萬噸,進學校、進社區宣傳環保700多次。
2021年,三江源國家公園成立之后,治多縣環保志愿隊也升級為“治多生態環境保護協會”,由江文朋措擔任負責人。協會成立后,志愿者人數增加到164人,江文朋措的擔子也更重了:“我們不僅有了服務章程,還有了更明確的職能劃分,加上與生態管護員們密切配合,承擔了當地部分生態監測的職能,國家公園還為協會配備了一臺專門的垃圾清運車?!?/p>
江文朋措是一名輔警,工資收入不高,需要養兩個孩子,前一陣父親還住了院。“很多隊員和我一樣,生活并不富裕,但一說志愿隊有需要,馬上響應,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一天忙碌下來,幾輛車的后備箱又裝了不少垃圾袋。回去的路上,江文朋措在為協會發展做打算。“除了撿垃圾,我們還將走村入戶宣傳垃圾分類。志愿服務隊成立15年了,我希望下個15年還能繼續,并且越干越好?!?/p>
(本報記者 喬棟)
廣東廣州趙廣軍生命熱線協會“陪醫計劃暖心行動”志愿服務隊——
貼心周到服務 陪護老人就醫
“林伯,您先坐這里等我一會兒,我取好藥就送您回家。”掛號、檢查、取藥,在廣東廣州海珠區的一家醫院內,趙廣軍生命熱線協會志愿者陳鳳葵,陪著林覺生老人完成了一次特殊的就醫?!傲植衲?7歲了,23年前的一場車禍讓他喪失了視力,對老人而言,生活瑣事皆是挑戰,就醫更是難上加難?!标慀P葵說。
就醫陪護,是趙廣軍生命熱線協會“陪醫計劃暖心行動”志愿服務隊助盲小組的日常工作之一。廣州趙廣軍生命熱線志愿服務隊創立于2007年,主要為廣州市內60歲以上的獨居老人、孤寡老人、貧困老人、殘疾老人等提供全方位的關懷和支持。其中“陪醫計劃暖心行動”志愿服務隊助盲小組成立于2021年,專注于為視障老人提供就醫陪護服務,幫助他們解決看病中的實際困難。
“看病時,視障老人無法看清指示牌、找不到診室,一些檢查項目需要特定的設備和操作,他們難以獨立完成。”趙廣軍生命熱線協會秘書長彭春燕介紹,“我們成立助盲小組的初衷,就是為這部分特殊老人提供服務。”
陳婆婆是廣州江南中街道紫金社區內一位年近90歲的獨居老人,長期受多種疾病困擾,視力也不好?!瓣惼牌判瓒ㄆ谶M行醫療監測和藥物補給,但自己行動能力有限,子女又不在身邊,每次去看病取藥都很困難。”志愿者邱麗芬說,“我參加志愿活動10多年,照顧陳婆婆已有3年多?!?/p>
“我家距離最近的醫院1公里多,步行要20多分鐘,自己去一趟醫院很不方便。多虧有志愿者的幫助,他們既周到又貼心,讓我很感動?!标惼牌耪f,由于自己上下車困難,只能由陪醫志愿者推輪椅步行前往醫院,遇到坡道或路面不平整時,還需要兩名陪醫志愿者的配合才行。
在醫院里,憑借多年陪護經驗,邱麗芬已對就醫的每一個步驟都了如指掌?!拔覀儠崆笆煜めt院的布局,規劃好路線。”邱麗芬說,每次取完藥后,她還會在藥盒上做好用法用量標記。
每一次陪醫前,志愿者都會與視障老人深入溝通,了解他們的就醫需求和注意事項?!皡f會針對視障老人的特殊需求,制定了‘一對一’甚至‘多對一’的陪護方案。從接送、導診到用藥提醒,志愿者們用耐心與專業的服務,幫助老人們就醫。”彭春燕說。
從醫院走廊到社區街巷,在廣州,溫暖的故事仍在繼續。自成立以來,助盲小組志愿者已擴展到100多人,累計服務視障老人超過500人次?!跋嘈磐ㄟ^無數暖心行動的匯聚,一定能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美好?!薄芭汜t計劃暖心行動”志愿服務隊隊長覃朝暉說。
(《人民日報》2025年03月05日 第 17 版 記者 李縱)
(責編:鐘慶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