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帶頭,萬事不愁”,這是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連云港市海州區新海街道海連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李肖娜的口頭禪。
在海連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內,李肖娜沒有固定的辦公室,除了在代表工作室里接待來訪市民,就是在社區里了解民需,處理問題。隨時拎著筆記本電腦,走到哪就在哪辦公已是她的常態。
作為基層的人大代表,過去一年,李肖娜致力于解決社區的民生關切和優化社區治理,帶領社區“兩委”積極推動社區力量向小區下沉,并加強對外服務資源的鏈接,注重社區環境建設和助老服務等多方面工作,不斷提升服務水平。
城鄉社區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也是聯系、服務居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發揮好社區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是做好社區治理的關鍵。
李肖娜積極推動把黨支部建到小區,培育52個黨員中心戶,通過建立健全黨委抓支部、支部管黨員、黨員帶群眾“抓管帶”組織體系,先后推動小區隱患整治、墻面出新、健身設施改善等群眾關切問題,實現了“小區事、小區辦”。
同時,她推動“社區+物業”合署辦公,安排物業服務企業黨員擔任項目管理員,小區黨支部書記兼任業委會主任,引導16名社區黨員參加業委會選舉,通過交叉任職,共同為居民提供服務。
“社區治理難就難在大部分黨員不直接隸屬社區,難就難在黨員發揮作用的平臺不多,激活基層治理,首先要激活各類黨員。”李肖娜表示。
她動員退休黨員、物業服務企業黨員等將黨員組織關系轉入社區黨組織,設立在職黨員報到服務站,加強與在職黨員及后方單位聯系,推行黨員“落地雙管”,構建社區召喚、黨員響應、共建共享的工作機制。
基層治理,基礎在“治”,關鍵在“理”?!靶摹崩眄樍?,“事”就好辦了。如何激發居民參與基層治理的“主人翁”意識?社區搭建“海好有你”聽鄰說事平臺,每月召開多方主體聯席會議,協調解決垃圾清運、綠化管養等小微難題千余件。李肖娜集結小區250余名志愿者,組建6支特色志愿服務隊,每月定期開展社區宣傳、小區巡查、環境整治、助學扶困等志愿服務,社區的“朋友圈”越做越大,“組織力”越聚越強。
李肖娜在工作中注重以共駐共建凝聚各方力量,推動與市委政法委、區政協等19家單位簽訂黨建聯建協議,每年舉辦“醫社同行”進社區、“心連心”走訪、“新法速遞”等共駐共建活動百余場,先后辦成小區環境出新、運動場所改造、助老托幼項目引入等一系列惠民實事。
李肖娜堅持理“小事”、抓苗頭,推行“走訪式”辦公,建立社區“兩委”成員早晚巡樓制度,推行殘障人士、獨居老人等特殊群體定人聯系,推動社情民意就近收集、居民小事就近化解、矛盾隱患就近發現。
隨著全國兩會的臨近,為了更好地傳遞基層群眾的聲音,李肖娜深入社區,廣泛聽取居民的意見和建議。特別關注了居民在養老、托育、社區服務等方面的需求和訴求,確保能夠將這些真實的聲音帶到兩會上。
在今年兩會上,李肖娜將主要關注社區建設,以及“一老一幼”等民生類問題?!敖Y合在基層工作的實際經驗,我提出了關于社區公共空間建設的建議。具體來說,我建議通過盤活社區閑置資源、新建服務空間等方式,打造‘全齡友好’的公共空間,為社區居民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進一步提升他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記者手記
從社區環境的改造升級,到獨居老人的日常關照,李肖娜的日常工作,瑣碎而繁雜,但都關乎居民的切身利益。每一次走訪,每一次傾聽,都是對居民需求的精準把握;每一次協調,每一次解決,都是對居民幸福生活的切實增進。李肖娜帶領社區“兩委”聚焦居民的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創新治理模式,提升治理效能,真正做到了把服務老百姓的各項工作做深做細做到位,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把社區建設成為居民的溫馨家園。
(責編:蔡夢達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