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陜西省渭南市大荔縣東城街道暢家村,有一位深受群眾信任的黨總支書記,她就是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馬紅麗。從一名普通的村支書到全國人大代表,馬紅麗始終牢記職責使命,用心傾聽群眾呼聲,用情為群眾辦實事,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莊嚴承諾。
馬紅麗所在的暢家村,曾是一個以傳統農業為主的小村莊。2002年,她當選為暢家村黨總支書記后,便下定決心要帶領村民走出一條致富新路。鄉村振興的關鍵在于產業振興。為此,馬紅麗多次外出考察,結合暢家村實際,提出了“黨建引領、產業富民”的發展思路。
在馬紅麗的帶領下,暢家村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先后引進了冬棗、櫻桃等高附加值農產品種植項目。她還積極推動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的成立,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如今,暢家村的冬棗產業已成為當地的“金字招牌”,村民人均年收入從過去的不足萬元增長到現在的3萬多元。
“我的職責就是為鄉親們謀幸福。”馬紅麗說。2023年,馬紅麗當選為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身份的轉變讓她深感責任重大。
為了更好履職,馬紅麗堅持每月走訪群眾,記錄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通過調研形成高質量的建議。在發展產業的同時,馬紅麗也十分注重改善村里的人居環境,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支持,對村里的道路進行了拓寬和硬化,安裝了太陽能路燈,對破舊房屋進行了改造,建設了文化廣場和污水處理設施,全村429戶門前整齊劃一,家家門口一樹一花一車位。
如今的暢家村,道路寬敞平坦,路燈明亮,綠樹成蔭,環境優美,村民們的生活越過越好。暢家村也先后被授予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國美麗鄉村示范村等榮譽稱號。
作為一名基層工作者,馬紅麗深知基層治理的重要性。她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新模式,在暢家村推行“網格化管理+黨員聯戶”機制,將全村劃分為若干網格,每個網格由一名黨員負責,及時了解群眾需求,解決矛盾糾紛。這一機制不僅提升了村莊的治理效能,也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
馬紅麗還特別關注基層治理的法治化建設。她在調研中發現,部分農村地區群眾法治意識薄弱,矛盾糾紛化解機制不夠完善。為此,她計劃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提交“關于加強農村法治建設的建議”,希望通過完善法律服務體系、加強普法宣傳等方式,提升農村法治化水平。
“作為一名來自基層的代表,我要把鄉親們的心聲帶到北京,也要把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帶回村里?!瘪R紅麗說,“未來,我將繼續扎根基層,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記者手記
每年兩會前,馬紅麗都會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開展調研,廣泛收集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她的建議涉及農業、農村、農民的方方面面,如加快發展農業現代化、加強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黃河灘區移民避險搬遷、鼓勵更多能人返鄉等。她的每一份建議都飽含著對鄉村發展的深情和對村民的關心關愛,每一次發言都傳遞著基層群眾的聲音和訴求。
馬紅麗常說:“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人大代表的職責就是為群眾發聲,希望通過我的一點點努力,讓大家的生活變得更好?!彼沁@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她就像一面旗幟,引領著暢家村的村民向著更加美好的生活奮勇前行。隨著2025年全國兩會的臨近,馬紅麗又將帶著滿滿的民意和新的期待,奔赴北京,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為人民謀幸福獻計獻策,用實際行動為父老鄉親發聲,把鄉村建設得更富、更美、更宜居。
(責編:蔡夢達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