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企業家協會(以下簡稱“寧夏企業家協會”)成立于1993年,以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為責任,目前會員企業900余家,涵蓋新型材料、清潔能源、葡萄酒、枸杞、文化旅游、現代物流“六新六特六優”重點產業,設立3個服務中心、2個專門委員會,每年開展服務活動70場次以上,服務會員5500人次以上。
寧夏企業家協會黨支部自2011年成立以來,強化黨建引領,以系統思維推動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寧商紅帆”黨建品牌,為踐行“四個服務”蓄勢賦能。
強化政治建設 提升引領力
寧夏企業家協會牢牢抓實首要政治任務,厚植“黨建紅”思想引領。
加強理論武裝,筑牢融合根基。圍繞建設學習型黨支部,堅持立足要求學、隨時跟進學、形成機制學,引導黨員深刻認識運用好黨的創新理論對于凝聚會員企業建設美麗新寧夏的重要作用。從2019年開始開展“改善提案活動”和員工“每日一點課”,建立分層覆蓋學習機制,實現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
建強戰斗堡壘,激發融合動能。優中選優強班子,法人由黨支部書記擔任,實現“一肩挑”,并建立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干、把業務骨干培養成黨員的培訓機制,所有部門骨干均由黨員擔任,打響“寧商紅帆”黨建品牌。
豐富主題黨日,增添融合活力。圍繞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走進企業和紅色教育基地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將主題黨日活動與比技能、優服務、展形象等內容相結合,確保主題黨日有“黨味”“鮮味”“真味”。
強化組織領導 提升向心力
著眼構建“大黨建”格局,加強組織體系建設,實現黨建與業務“1+1>2”倍增效應。
立足職能優勢,推進目標融合。將“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協會高質量發展”的支部建設目標與“凝聚寧商力量、根植塞北沃土”的辦會定位相契合、相協調,助力“四個服務”落地見效。
立足“四個同步”,推進責任融合。黨支部書記全面落實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職責,牽頭繪制黨建工作總覽圖,推動黨建與業務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形成同向用力的工作格局。
立足制度建設,推進機制融合。通過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開展“牢記囑托、建功有我”主題實踐活動等,搭建企業交流平臺,增強黨支部凝聚力;通過將黨建工作制度納入協會管理制度,調整優化9項制度,提升黨建推動力;通過明確支部會議集體研究討論決策重大問題的前置程序,發揮黨支部引領作用。
強化社會功能 提升戰斗力
擺正黨建與業務辯證關系,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凝聚企業家力量投身“四個服務”。
著眼強區建設,搭建企業集聚平臺。策劃打造“寧商大會”“寧夏制造業大會”“企業數智發展峰會”等區域品牌會議;連續舉辦18屆寧夏企業家年會;承辦的4屆寧商大會,匯聚了2800余家寧商企業,嘉賓覆蓋13個國家和21個省市,達成項目投資367億元。
著眼轉型升級,助推企業向新而行。開辦“寧商年度論壇”“西部資本峰會”等8個論壇,開展培訓等專題服務82場,服務制造業企業500余家、4000人次,多點發力為企業提供轉型升級路徑。
著眼行業優勢,承接政府轉移職能。參與3屆中阿博覽會舉辦工作,承辦7個政府項目,與銀川市高新區管委會等7家園區管委會合作,宣傳推介50余個招商項目,幫助政府部門培養專業人才253人。
著眼保駕護航,提供精準優質服務。以“黨建+協會+企業服務”為抓手,成立財稅、法律等4個服務中心,為會員企業量身定制7個方面20條服務措施。每年深入200多家會員企業調研,開展“送溫暖”“送政策”活動。2020年以來,開展線上線下政策解讀會31場、商學培訓133場,編印《政策快訊》448期,精準推送助企惠企政策。
強化社會責任 提升感召力
牢固樹立黨的宗旨意識,以真情回饋社會,凝聚向善向上力量。
助力企業紓難解困。為200多家困難會員企業減免會費30多萬元,幫助1100多家企業維權,涉及 410件訴訟案件,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8200萬元。
助力破解就業難題。申請就業見習基地,吸納解決9名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167家企業解決穩崗補貼,幫助院校開展就業培訓和招聘活動,實現招聘意向300多個。
助力社會公益善舉。與寧夏回族自治區紅十字會聯合主辦“生命接力——寧夏關愛活動”,參與全區“關愛一老一小”活動,為西吉縣3所小學學生和惠農區移民村困難家庭捐贈物資18.2萬元。
(寧夏回族自治區企業家協會供稿)
(責編:王海璐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