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新興領域迅速發展,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大量涌現,新就業群體規模持續擴大,成為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然而,如何通過新興領域黨建工作提升這一群體的歸屬感、安全感、參與感和成就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新興領域黨建通過組織覆蓋強化歸屬感、權益保障筑牢安全感、治理參與激發參與感、職業發展增強成就感,促進新就業群體的穩定發展和為社會做出積極貢獻。
強化歸屬感:
以組織覆蓋和暖心服務凝聚人心
“歸屬的需要”是人的重要的心理需要。新就業群體很多是來自于不同的城市和鄉村,脫離原來的組織體系,來到陌生的城市,具有流動性強、組織化程度低、工作分散等特點。因此,需要從組織覆蓋、服務保障、思想引領等多方面提升新就業群體歸屬感。
首先,創新動態化多樣化的組織建設,增強組織歸屬感。新興領域黨建要通過動態化和靈活黨組織設置,增強新就業群體的歸屬感。例如,山東省青島市因地制宜、分級分類推進黨的組織和工作有效覆蓋:具備組建條件的,由行業黨委牽頭、屬地街道配合,按照“較大企業‘單獨建’、龍頭企業‘牽頭建’、不同行業‘臨近建’”的原則,推動黨組織應建盡建;不具備組建條件的,由街道社區(園區)依托“新鋒支部”,兜底做好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員教育管理工作。其次,創新和優化服務方式,增強情感歸屬感。例如,江蘇省揚州市立足“都有家”,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打造多個“暖心驛站”,提供飲水機、微波爐、充電設備、醫療急救等最需要的服務設施,以“小細節”彰顯“大溫情”,讓每名新就業群體都能找到“組織之家”,增強歸屬感。再次,強化思想引領,增強價值歸屬感。新就業群體來自不同的背景,受到多種文化和思潮的影響。新興領域黨建工作采用“線上+線下”結合方式,通過情景黨課、積分激勵、微信小程序學習等途徑,加強思想引領,增強價值認同。例如,江蘇省南京市在全市建成近千個“寧小蜂驛站”,在服務新就業群體基礎上,增設了“學習陣地”,組織“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提供相關的報刊以及文學讀物,聚合多種資源,關心新就業群體的精神和文化生活。
筑牢安全感:
強化權益保障與風險防控
新就業群體的安全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工作保障方面,他們可能面臨工作不穩定、收入不穩定、缺乏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覆蓋。勞動權益方面,可能存在超長的工作時間、高強度的工作任務以及在工作中遇到糾紛時缺乏有效的維權渠道。交通安全方面,如快遞員、網約配送員、網約車司機、貨車司機在工作中可能面臨交通事故的風險。為了增強新就業群體的安全感,首先,加強勞動法律法規宣傳和執行監督,推動平臺企業與新就業群體簽訂規范勞動合同,按時足額支付工資等,確保新就業群體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障。例如,山東省青島市在新就業群體服務陣地配套設立勞動保險、法律咨詢、法律援助、爭議調解“一站式”受理窗口,推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和源頭化解,暢通新就業群體維權渠道。其次,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推動新就業群體納入社會保險覆蓋范圍,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等,降低他們的生活風險。最后,加強安全教育和培訓。開展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培訓,提升新就業群體的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理能力,減少工作中的安全事故。
激發參與感:
融入基層治理與社會共建
新就業群體是社會治理對象,也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力量。首先,要發揮新就業群體的職業優勢參與基層治理。鼓勵新就業群體擔任“移動網格員”“食品安全監督員”等角色。山東省青島市針對新就業群體走街串巷、熟悉社區的特點,不斷加強新就業群體與社區治理的深度連接,引導新就業群體黨員到社區報到,成為兼職“社區委員”、兼職網格員,成為基層治理的“流動哨兵”“移動探頭”,推動新就業群體由“治理變量”轉化為“治理力量”,實現新就業群體與城市發展的雙向奔赴。其次,建立意見征集渠道。通過建立有效的意見征集渠道,鼓勵新就業群體積極為黨建工作和行業發展建言獻策。例如,江蘇省南京市不斷健全“新就業群體—新就業群體黨員—企業黨組織—行業黨委”訴求收集辦理機制,建立訴求直報點和直報員制度,為反映訴求開辟直通渠道。最后,設立黨員示范崗。鼓勵新就業群體中的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動更多人參與到志愿服務、社區治理等工作中。例如,河南省信陽市浉河區22名網約車司機黨員帶動220余名網約車司機到社區報到,積極擔任兼職網格員,他們在為社會作貢獻的過程中體現自身價值,增強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增強成就感:
實現職業發展與社會認同
新就業群體在職業發展方面存在著職業穩定性差、就業技能和職業晉升渠道有限、社會認可度低等問題。提高新就業群體的成就感,需要從政策支持、技能提升及社會認同等多維度綜合施策。第一,政策支持。政府不斷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推動行業規范和標準制定,明確新就業形態勞動關系認定標準,完善勞動法律法規,保障新就業群體的合法權益。第二,技能提升。建立針對新就業群體的職業培訓體系,鼓勵社會機構和企業開展在線培訓課程,提供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幫助從業者提升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提供職業發展支持,實現新就業群體從“生存型就業”到“發展型職業”的跨越。第三,表彰和宣傳。例如,江蘇省揚州市開展先進貨車司機評優評比,設立黨員先鋒崗,評選黨員示范車、最美貨車司機等方式,引導司機群體立足崗位、實干爭先,涌現多名先進個人、最美司機,培育一批政策宣傳員、安全示范員、行風監督員、訴求表達員。同時,積極宣傳新就業群體對社會的貢獻,提高他們的社會認可度和美譽度,提升職業榮譽感、成就感和自豪感。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責編:王海璐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