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熱氣騰騰的水餃、一次守望相助的救護,一副飽含美好祝福的春聯……在寒風凜冽的臘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委社會工作部在全市組織開展“暖冬行動 情滿火洲”主題志愿活動,通過送餃子、開展“鄰里一家親”、送“暖心煤”等活動,傳遞社會關愛,讓特困老人、留守兒童和戶外工作者等群體感受濃濃的愛意。
送御寒物資,傳遞暖心關懷
寒潮來襲,托克遜縣克爾堿鎮大雪紛飛,環衛工人迎“寒”而上、浴“雪”奮戰,堅守在各個交通要道。托克遜縣委社會工作部組織愛心群體利用戶外勞動者流動驛站車、愛心商戶,為奮戰在抗雪一線的環衛工人傳遞暖心關懷。
“大家辛苦了,快進屋喝一杯熱茶給身體祛祛寒……”國道沿線的愛心商戶打開門,招呼正在清掃積雪的環衛工人進店喝熱茶。滿載著熱水、防寒手套、暖貼、口罩等御寒物資的流動驛站車,也緩緩行駛在克爾堿鎮主要清雪干道上,每遇到環衛工人,流動驛站車就在附近找到合適的位置停下,為工人們添上一杯熱水。一位環衛工人說:“早上7點我就出來干活了,這杯熱茶來得太及時了,讓我在工作的時候更有干勁了!”
吐魯番市委社會工作部聯合市紅十字會、市陜西商會、川渝商會、溫州商會、河南商會和愛心企業,為全市2300余名環衛工人、網約配送員等戶外勞動者送上手套、圍巾、暖貼等御寒物資,讓“寒冬關愛模式”溫暖戶外勞動者,助力依然堅守在崗位上的他們更好地應對嚴寒作業挑戰。“寒風凜冽時,請進屋來坐坐。”鄯善縣蝴蝶泉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里,御寒物資被整齊地擺放在醒目位置,路過的戶外勞動者可以隨時取用。
“這幾天天氣變冷,接到社區發放‘暖心煤’的消息,我就早早地開著三輪車來發放點拉煤。”絲綢社區的吾買爾江說道。在高昌區高昌街道、新城片區、七泉湖鎮等地,群眾紛紛駕駛著三輪車、推著平板車,井然有序地前來領取煤炭。大家互相幫助,運煤、裝煤,滿載而歸,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送水餃,彰顯社會溫情
“今天吃的餃子特別香,和家里的味道一樣。”快遞員木拉提師傅吃著熱騰騰的餃子說,“這碗餃子溫暖了我們的心。”吐魯番市委社會工作部向全市發出倡議書,倡議各部門各單位、企事業單位、愛心團體向新就業群體送暖心水餃。
在高昌區火焰山社區,多位市領導身穿志愿者馬甲,和網約配送員、環衛工人、志愿者們一起動手調餡、搟皮、包餃子。“社區這個大家庭更有家的味道了。”大家圍坐在一起,邊品嘗著勞動成果邊愉快地交流。幾位空巢獨居老人也被邀請到活動現場,和志愿者們一起品嘗美味的餃子,感受家的溫馨。
“熱氣騰騰的餃子都是現包現煮。今天志愿者非常多,這次的餃子從切菜到和面都是志愿者親手做的。”鄯善縣委社會工作部副部長李逢明激動地說道。鄯善縣委社會工作部聯合縣紅十字會、葡昌社區、志愿者團體,邀請網約配送員、快遞員、環衛工人等戶外勞動者一同包餃子、吃餃子。社區工作者和志愿者還為大家表演了精彩的節目。同時,志愿者也將一份份熱騰騰的水餃打包,來到街頭巷尾,送給奮戰在一線的戶外工作者們。
送精神食糧,堅定文化自信
高昌區西門村的“村晚”上,從未受過專業京劇訓練的志愿者艾合買提江·吾甫爾,為鄉親們表演《梨花頌》。艾合買提江·吾甫爾說:“準備了一個多月,一板一眼皆是從電視和網絡上所學。每天下班后聽聽唱唱,逐漸掌握了唱詞,熟悉了旋律,后面還配上動作。在‘村晚’給鄉親們唱《梨花頌》,就是想讓大家感受京劇的魅力,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美。”
“送文化春風,助力鄉村振興。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潛移默化中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為鄉村文化振興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高昌區新城西門村第一書記聶昭宇表示,高昌區西門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時的殷切囑托,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村晚”活動熱鬧非凡,能容納近千人的西門村廣場座無虛席,幾乎每個空隙都站滿了人。各志愿服務隊的文藝表演、文創產品展示、特色體育活動、現場書畫創作等精彩紛呈,就是為了能讓村民看上“村晚”。
近年來,吐魯番市文聯和市書法家協會自覺踐行文藝為民、文化惠民的宗旨,每年組織書法家和志愿者為群眾書寫春聯、“福”字,送上新春祝福,該活動已成為吐魯番市春節文化的閃亮品牌和城市文明的亮麗風景。協會負責人劉佳杰表示:“希望這項活動能讓更多人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培根鑄魂,讓書法藝術得到更好傳承與發揚。”隨著前來的群眾越來越多,一副副寫好的對聯也鋪滿了文化站的大院。“雖然今天十分寒冷,但是看到領到對聯的群眾高興的樣子,再冷的天氣也無法阻擋我們服務的熱情。”現場的書法志愿者王忠說道。
吐魯番市以元旦、春節、元宵節為契機,用好村(社區)文化站、農家書屋、文化大院、農村“巴扎”等陣地場所,依托“文化進萬家”“群眾村晚”等民族團結聯誼活動,動員文藝志愿者,深入基層開展文藝演出等志愿服務,讓群眾在多姿多彩、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中獲得精神滋養,推動文化與生活共享,營造喜慶祥和的節日氣氛。
(董超群)
(責編:鐘慶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