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健全推進新型城鎮化體制機制,破除機制壁壘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發展。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扶綏縣東門鎮全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2024年全鎮城鎮化率達65.2%。在煥新城市面貌的同時,如何科學有效做好城鎮管理服務、提升人民生活質量,“紅馬甲”工作隊成為扶綏縣東門鎮的“臻選”。
扶綏縣東門鎮黨委書記黃姍姍說:“黨員干部是基層治理的關鍵力量,要引導黨員干部積極投身城鎮管理服務,充分發揮其先鋒模范作用是推動解決一系列問題的重要依靠。”由全鎮120多名黨員干部組成的這支“紅馬甲”工作隊,經過進一步設崗定責,細化為社區工作、志愿服務、黨員先鋒三支工作隊伍,活躍在鎮區治理、基礎設施建設、矛盾糾紛調解等領域,成為推動城鎮化發展的中堅力量。
社區“紅馬甲”:“家里家外”我來管
在鎮區治理方面,東門鎮建立了鎮區整治管護常態化機制,推行社區工作隊員分組分時段“包片”模式。2024年4月,鎮里將居民進行網格化分組,由社區工作隊員聯系所負責的網格片區,常態化開展對私搭亂建、占道經營等不文明行為的勸阻工作,動員居民積極參與基層治理。
興龍社區工作隊員王林身著的紅馬甲在商鋪林立的街頭十分“搶眼”,他已成為當地商鋪經營業主們常見的“紅人”。經營文具店的老張說:“我們經常在街上看到‘紅馬甲’在規整亂停的車輛。街上不再亂擺攤,道路才暢通。”
興東大道是東門鎮的主干道和商鋪聚集區,占道經營問題曾屢禁不止,嚴重影響了集鎮環境。在社區“紅馬甲”工作隊的宣傳和引導下,群眾的觀念逐漸改變,文明意識明顯增強。對于嚴重影響鎮區環境衛生和交通秩序的違規流動攤販,志愿者與鄉村建設管理中心、市場監督管理所等部門的工作人員組成聯合執法隊,依法進行整治。
元旦春節期間,穿著紅馬甲的王林在社區樓棟間走訪摸排需要特別關注的困難家庭。他說:“小區群眾遠遠看到我們‘紅馬甲’走近時,就知道是社區工作隊來了。群眾喜歡稱我們為‘紅馬甲’,我們也歡迎群眾參加我們的活動。”
志愿“紅馬甲”:我在就要帶頭干
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紅馬甲”志愿者們同樣不遺余力,積極參與民生項目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確保項目順利進行。目前,甜蜜路“白改黑”、垃圾中轉站2個新型城鎮化惠民基礎設施項目均已完成建設;東門集鎮6處交通核心路口啟用立桿式紅綠燈,沿322國道分布的4個村進出路口安裝爆閃燈,保障沿線4000余名群眾的出行安全;推動2024年以工代賑示范工程易地搬遷安置點人居環境工程建設,群眾生活品質得到極大提升。
作為“紅馬甲”志愿服務隊的一員,東門街村民小組長劉衛安自甜蜜路項目開工建設以來,積極參與勘測、入戶動員、矛盾調解等工作。他說:“紅馬甲穿在身上,既是‘亮’身份,也是‘亮’責任,我在工作現場必須帶頭干。”甜蜜路順利通車后,劉衛安又穿上紅馬甲主動參與道路的管護和交通勸導工作,展現了志愿者積極服務群眾、服務城鎮化建設的先鋒形象。
在建設過程中,東門鎮還統籌推進道路硬化、路燈照明、打造夜市街等17個“一事一議”民生項目。“紅馬甲”志愿者們充分發揮各自專業特長、職能優勢,在項目審批、管理服務等環節主動作為、“彎腰”服務,確保各個項目得以順利推進,為群眾提供更優質的生活服務和更便利的生活環境。
黨員“紅馬甲”:民事由我來辦
東門鎮有效發揮“紅馬甲”矛盾調解員們的黨員先鋒作用,引導他們積極參與“書記鎮長到村屯服務日”“鎮區大接訪大化解”等活動,通過活動前期的通知發送、困難問題收集,活動中的“面對面”傾聽群眾訴求,活動后期的限時解決、及時反饋、定時督辦,確保群眾反映的訴求問題有人管、有人辦、及時辦、快速辦。
作為鎮平安法治中心的一名黨員,李英東是調解矛盾糾紛的一把好手,總能在矛盾糾紛調解中找到突破口和平衡點。近日,在一起糖業公司錯砍蔗農甘蔗的矛盾糾紛中,雙方在賠償問題上意見不統一。李英東經過多次實地調查,向企業和群眾了解情況,最終制定了以蔗農附近地塊甘蔗產量為依據的賠償方案,通過找準平衡點、創新調解方式,使雙方達成了一致意見,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初始階段、化解在基層。她說:“在崗位上不掉鏈子,服務群眾、為民辦事,是黨員應盡的本分。”
目前,“紅馬甲”工作隊通過參與“書記鎮長到村屯服務日”活動,共收集困難問題256個,已辦結234個,剩余22個正在積極推進辦理。
近年來,扶綏縣東門鎮先后榮獲全國文明鎮、全國重點鎮、自治區小康示范鎮等多項榮譽。黃姍姍說:“新型城鎮化建設任重道遠,我們將繼續壯大‘紅馬甲’工作隊伍,不斷豐富‘紅馬甲’內涵,吸納更多社會志愿力量加入城鎮管理服務中,形成全社會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機制,呼應民聲、回應民情、滿足民需,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不斷展現新氣象。”
(作者單位分別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委社會工作部、崇左市扶綏縣委社會工作部、扶綏縣東門鎮人民政府)
(責編:鐘慶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