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解鎖“和美鄉村”的發展密碼,就是以治理之“和”,創造生活之美——統籌處理好人與人、城與鄉、生產與生活、人類與自然等多維主體之間的關系,在中國式現代化征程中逐步形成和諧共治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浙江省寧波市在廣大農村的基層治理過程中立足各村特點,創新“大學小鎮”全域黨建聯建、“德治雙清單”等基層治理做法,走出一條既可共富又獨具文韻的治理路徑。
浙江省寧波市堅持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打造“市域一體統籌、三治一體融合、數智一體通達”的“三個一”鄉村善治模式,推動鄉村“各美其美”,共繪全市“善治圖景”。全市2個區縣、1個鎮、21個村獲評全國鄉村治理示范單位,“村民說事”“村級小微權力清單”等做法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其中“村民說事”做法入選《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案例選》。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5萬元。寧波市已連續18年榮獲省“平安市”稱號,第15次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堅持市域“一體統籌”
筑強鄉村治理的四梁八柱
市級突出通盤謀劃。切實發揮黨委統攬全局、統領各方的作用,以深入實施“千萬工程”為牽引,部署“基層治理提升年”等專項行動,開展“七優享”工程、和美鄉村聯創、平安鄉村建設等重點工作,打造大平安、大法治、大文化、大服務、大生態等“五大底座”,打好統籌推進鄉村治理的“組合拳”。2024年,在全國率先設立公共服務“七優享”標準專庫,打造新時代“千萬工程”重大項目133個、和美鄉村項目1402個,建成未來鄉村105個,生態環境滿意度連續13年提升。
縣級突出全域提升。切實發揮縣域在鄉村治理的主陣地作用,深化“縣鄉一體、條抓塊統”改革,推進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實現“管理側”和“服務側”雙重并舉。管理側,將綜治、城管等中心整合為縣級社會治理中心,打造鄉村治理運行監測、分析研判、事件流轉等樞紐平臺,2024年流轉處置鄰里矛盾糾紛等基層治理事件502.2萬件,辦結率達99%以上。服務側,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和公共服務功能,打造鄉村15分鐘生活圈,創新打造600余個“甬愛E家”,為戶外勞動者、新就業群體等提供日常休閑、文體活動等服務,老年助餐服務實現村基本全覆蓋,農村等級幼兒園覆蓋率達97%以上,社會救助水平城鄉統籌達100%。
鎮級突出做優做強。切實發揮鄉鎮在鄉村治理中的橋頭堡作用,推動鄉鎮管理體制的變革重塑。深化鄉鎮“大部制”改革,創新構建“1+4+X”模式,設置綜合信息指揮室和黨建綜合辦、發展服務辦、平安法治辦、社會事務辦及若干個特色機構,鄉鎮機構數量精簡38.8%。厘清職責邊界,編制鄉鎮履職事項、配合履職事項、上級部門收回事項“三張清單”,確保權責一致、責能一致。
村級突出減負增效。切實發揮村級在鄉村治理中的前沿作用,著力打造破解“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的寧波解法。在全省率先推進城鄉社區定類型編碼、定功能職責、定組織架構、定崗位員額、定保障機制等“五定”管理體制改革,推進村民委員會公共衛生、人民調解等下屬委員會全覆蓋,有效落實組織、力量、經費等保障。推進“濫掛牌”整治,規范村綜合服務設施掛牌和制度上墻內容,出臺《村工作事項準入管理辦法》及村工作事項清單目錄。2024年摘牌5.1萬余件,村級履職事項、證明事項分別壓減40%、23%。
網格突出精細治理。切實發揮網格的底座支撐作用,出臺《寧波市城鄉網格化服務管理條例》,做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群眾需求第一時間在格中得到回應”。按照“因地制宜、便于服務管理”原則,統一劃分農村網格5777個、微網格28492個。每個網格以“1+3+N”模式配備力量,組團力量達到27萬余人。實現平戰一體,平時包聯服務群眾、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參與農村地區賭博整治、打防電信詐騙等工作;在保障重大活動、應對自然災害等任務中,做好重點人員摸排、問題隱患上報等。2024年,全市網格力量走訪巡查2.06億余次,在服務群眾、優化治理中起到良好作用。
堅持三治“一體融合”
擦亮鄉村治理的品牌亮點
發揮自治強基固本作用。注重議事協商,持續完善“村民說事”品牌,迭代“村民說事”“‘村官’說法”“村舅說理”“村嫂說情”等鄉村善治“說系列”體系,探索村民說事、對賬理事、網格治事、下沉議事、合力謀事等“五事制度”,村規民約制定率、備案率達100%,探索“積分制”等約束機制,不斷提升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等實效。“說系列”做法入選2024年度“長三角基層依法治理十大優秀案例”。強化村級事務監督,全面落實黨組織主導的重大事項決策“五議兩公開”制度,全面推行村級小微權力清單、組織事務清單、組織服務清單、干部廉潔履職負面清單,“村級小微權力清單36條”做法入選楓橋經驗陳列館。
打造法治鄉村示范樣板。注重建章立制,率先出臺《法治鄉村建設促進條例》《鄉鎮合法性審查規范》等地方性法規、地方標準,以“法治化+標準化”解決鄉村治理中的體制機制問題。強化源頭化解,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全覆蓋建設鄉鎮和村“一站式”矛調工作平臺,做到矛盾糾紛“一站式接收、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90%以上的基層矛盾糾紛化解在鄉鎮和村。建強法治隊伍,建立“1名村法律顧問+N名法律明白人”模式,法律顧問與“法律明白人”一對一傳幫帶。打造法治陣地,建成縣、鎮、村三級法治文化示范陣地950個,村社“共享法庭”、公共法律服務平臺等實現全覆蓋。
發揮文明鄉風教化作用。做優做響“愛心寧波·尚德甬城”品牌,營造濃厚“文明有禮、鄰里守望”的良好氛圍。樹立鮮明導向,持續開展移風易俗行動,破除天價彩禮、薄養厚葬、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組織“好鄰居”“好婆媳”“五好家庭”等推薦活動,推廣鄉村“道德銀行”等做法,讓道德典型在保險、貸款、就醫等方面獲得尊崇禮遇。推進志愿服務,健全志愿工作組織、動員等體系,圍繞春運等節點開展關愛幫扶服務,培育多個志愿服務品牌項目。2024年注冊志愿者218萬余人,探索的“暖暖的新家”志愿服務項目為210余戶困難家庭完成舊房改造。推動社會參與,健全新社會組織“1+1+3”黨建工作體系,構建“培育―賦能―管理―退出”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在鄉鎮備案的社會組織數居全省前列。
堅持數智“一體通達”
提升鄉村治理的智慧水平
建設數智賦能統一大腦。建設市域五級全鏈貫通、全時聯動的基層智治綜合應用,作為支撐鄉村治理的智治大腦。全域歸集治理數據,950余萬人口、110萬法人和438萬地址數據做到動態更新,歸集“人、事、物、地、組織”治理全要素“一張圖”。全面貫通部門業務數據,橫向與38個部門平臺業務協同,縱向貫通市、縣、鄉、村和網格,實現“指令一鍵通達、力量一呼百應”。
打造鄉村智治統一應用。依托基層智治綜合應用打造“村社智管家”功能,開發“甬易報”“甬惠民”“工作臺”等場景,形成集養老、托育、醫療、文體等服務設施于一體的“鄰里地圖”,實現志愿活動等信息數據“一屏統攬”,做到29張日常制式報表自主填報、11類“政策找人”事項自動匹配,被列入全省村級數智治理試點,作為全市村(社區)統一的智治應用,為村干部和村民開展、參與鄉村治理增效賦能。
(本文由浙江省寧波市委社會工作部供稿)
(責編:鐘慶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