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晉中市太谷區胡村鎮朝陽村以減負賦能為目標,聚焦“誰來干、干什么、怎么干”,創新探索“133”(1即堅持黨建引領“1+N模式”;3即“三治”:自治、法治、德治;3即“三感”: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工作法,強引領、精服務、聚合力,跑出了鄉村發展“幸福加速度”。
黨建“1+N”,優化鄉村治理“新鏈條”
緊密人員“鏈條”。發揮村黨組織書記“1個示范”的輻射帶動作用,凝聚起村“兩委”成員、黨員干部、到村任職大學生、網格員、“新時代紅袖章”志愿者、村民代表等“N個群體”的工作力量,有效營造“書記領著干、黨員帶著干、群眾跟著干”的濃厚氛圍。
完善便民“鏈條”。聚焦為民服務“1個宗旨”,做好規范證明事項等工作,健全檔案管理制度、優化村民辦事流程,做到“便民點天天開,群眾事隨時辦”。實施“雪亮工程”,實現公共區域監控全覆蓋,24小時不間斷助力鄉村平安。為全村80處水井更換智能灌溉系統,實現遠程灌溉、實時管理。
拓展惠民“鏈條”。關注群眾需求“1個導向”,爭取1500畝核心區域,建設瑪鋼工業園區,拓展發展機遇,為村級發展解決“N項需求”。目前,朝陽村共有大型瑪鋼企業15家,各類工業加工企業60余家,可為朝陽村穩定提供就業崗位2500余個。每年村集體通過服務企業可獲得收益70余萬元。村集體利用集體收入每年集中采購良種、化肥等生產資料,平價出售給村民,降低村民生產成本;通過底價征收村內澆地電費和村集體承擔管理費、用電損耗,減輕村民負擔;農忙搶收時,村集體免費幫助村民收割小麥、玉米,并進行秸稈還田,不斷提升村民幸福感。
“三治”提“三感”,“融合”促“和合”
“自治”領航,提升群眾獲得感。村規民約“約”新風。朝陽村在制定村規民約時,廣泛征求老黨員、老干部、群眾代表和司法部門等各方意見,特別注重將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及時補充進去,持續更新村規民約。為了便于群眾理解,村委會又將村規民約編成朗朗上口的“三字經”,綿綿用力、成風化俗。在村規民約的指引下,村民人人有戒律、事事守規矩、處處做表率。“臺階議事”議民生。創新實行“臺階會議”,發揮其“簡、短、快”的特點,每周一、三、五早上9點在村委會一樓大廳召開“臺階會議”,干部們“敞開天窗說亮話”,群眾現場“零距離”傾聽,做到民聲在第一時間聽取、政策在第一時間宣傳、矛盾在第一時間化解。村務公開“曬”支出。村務監督委員會嚴格執行月例會制度,對村務進行全程監督,堅持“四議兩公開”,將“三資”“三務”情況在電子屏公示欄內及時公開,月月公開,自覺接受群眾監督。“門前三包”包責任。為切實維護村莊環境整潔,朝陽村制定了垃圾清運制度,村委會與企業、農戶約定“門前三包”衛生管理責任,由村“兩委”成員輪班檢查,倡導黨員帶頭、住戶實時清理,全面提升環境衛生質量。
“法治”護航,提升群眾安全感。全民學“法”強意識。作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朝陽村通過文化廣場宣傳、大喇叭吆喝等方式進行普法宣傳,讓村民輕松學法,增強法治意識,營造濃厚的法治氛圍。議事用“法”強規矩。從村“兩委”成員、到村工作大學生、在村黨員、人民調解員、網格員、駐村輔警等人員中優中選優,打造一支素質高、結構優、能力強的鄉村議事員隊伍,參與矛盾糾紛化解工作,2024年調解村內矛盾糾紛120余起。合力護“法”強隊伍。積極探索建立基層警務與基層黨務、政務、事務管理聯動機制,建立鄉村警務室,涵蓋朝陽村周邊6個村,推動實現基層警務與鄉村治理深度融合。
“德治”教化,提升群眾幸福感。志愿服務,暖心惠民。朝陽村組建“新時代紅袖章”黨員志愿服務隊,在村常住黨員志愿者重點針對“三類戶”等困難群體,開展“溫暖過冬”、房屋清掃、代辦買藥等幫扶行動;返鄉大學生志愿者重點進行文明宣傳,在每年寒暑假期間入戶開展政策宣講,同時開設了朝陽村返鄉大學生先鋒隊視頻號和抖音號,定期推文宣傳介紹朝陽村風土人情和文娛活動;退役軍人志愿者重點參與協助村內和諧穩定、環境整治等重點工作。此外,朝陽村還定期舉辦企業家座談會,引導優秀企業家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為村莊發展獻言獻策。紅白理事,移風易俗。推選威信高、能力強、作風好的老黨員、新鄉賢和村民代表規范紅白理事會章程,大力宣傳“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厚養薄葬”等政策,明確紅白喜事不超15桌要求。村委會零費用提供場地、低成本提供餐具,規定每桌費用不超過700元,群眾辦事省心又省錢。古韻新傳,文脈相承。在朝陽村“兩委”推動下,朝陽學校把傳統晉劇引進校園,聘請著名晉劇表演藝術家對學生進行藝術指導,學生們通過參加省、市、區級文藝會演,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力新時代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增添文化動力。
(本文由山西省晉中市太谷區委社會工作部供稿)
(責編:鐘慶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