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大竹縣烏木鎮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依托“輕旅游、微度假”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思路,在烏木鎮廣子村探索“黨建+院落”治理新模式,以黨建為引領、鄉情為紐帶、自治為基礎、“院落”為單元,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把廣子村建設成“生活甜美、社會和美、環境優美”(“三美”)的幸福鄉村,讓群眾體會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黨建+院落經濟”,共建生活甜美小院
特色產業引“甜”路。廣子村位于大竹縣城郊區,交通便利,產業發展優勢顯著。村黨委引入龍頭企業,依托大竹縣水產現代農業園區(小龍蝦良種繁育場)、大竹縣百島湖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動員周邊群眾發展小龍蝦、藍莓等特色產業,帶動1000余名村民就業,實現年人均增收8000余元。
紅韻庭院繪“美”卷。村黨委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發展鄉村旅游,利用“紅色院落”資源創新發展庭院經濟,先后成立專業合作社6個,打造“紅色小院”“革命小院”8個,讓500余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創業就業,為和美鄉村注入新動能。
多元融合顯“悅”情。村黨委始終堅持產業融合發展,向周邊群眾大力推廣“主業+副業”增收模式,成功打造出“春銷網紅特色農產品、夏品藍莓露營打卡、秋游四方山享農家樂燒烤、冬吃火鍋體驗篝火晚會”四季特色旅游名片,充分展現鄉村振興美好圖景。2024年,廣子村舉辦文化演出、休閑健身、親子娛樂等活動20余次,累計吸引游客3萬余人次。
“黨建+院規民約”,共創社會和美小院
黨員帶頭促院壩融洽。廣子村黨委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廣集民意、匯聚民智,在全村12個村民小組創建“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示范、群眾積極參與”的“黨員+院規民約”議事模式。通過黨員帶頭示范、參與院規民約共商共議,建立調處基層鄰里糾紛“擺一擺”,治理濫辦酒席“曬一曬”,熱心公益事業“比一比”,小院群眾辦事“幫一幫”,形成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監督的基層治理新局面。
雙榜結合塑德善新風。村黨委堅持以“愛心”積分管理為基礎,打造文明、守禮的鄉情小院,動員熟悉院落情況、群眾基礎較好的老黨員和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積極協調鄰里糾紛,廣泛收集急難愁盼問題。同時,堅持實行“積分榜+紅黑榜”雙榜制,每月定期開展小院選賽會,評選優秀村民,每年度開展鄉村治理示范戶評比活動,給予年度示范家庭獎勵積分,并建立“紅心超市”,制定小院“愛心”積分兌換獎勵機制,讓優秀村民、示范家庭“德有所得”。
整合資源提升服務能力。村黨委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積極爭創省級城鄉社區治理“創特色”工程服務創新型社區,把資金和政策有效整合,利用產業優勢,對村級辦公陣地進行完善升級,打造與產業、文化、生態、空間共融的公共服務型社區,依托社區(村)綜合服務設施,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辦理養老、醫療、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務事項,切實為村民提供各類民生服務;同時引進相關社會組織,重點對“一老一小”、困難群體提供服務,引導各類人群積極融入,提高基層治理水平。通過爭創公約共商、院規同遵、小院和美的服務創新型社區,廣子村呈現出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的良好風貌。
“黨建+小院文化”,共繪環境優美小院
黨委發力,精雕小院景致。近年來,村黨委深入實施城鄉融合環境治理提升行動,通過道路及基礎設施改造、農旅融合體驗中心改造、公益生活設施提升、村莊環境提升等一系列民生項目建設,成功打造出美食廣場、苧夢里民宿、巴山茶世、鄉村往事、鄉情小院等品牌,為小院披上華麗外衣。廣子村也獲評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示范村、四川省鄉村治理示范村、達州市“最美鄉村”等榮譽稱號。
先鋒踐責,厚植文化底蘊。村黨委以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為抓手,組建由黨員、退役軍人、群眾參與的環境衛生、治安巡邏隊等志愿服務隊,深入鄉情小院每一個角落,開展城鄉融合環境治理提升行動,宣傳移風易俗新風,推動鄉村環境提升,讓鄉村處處呈現出宜居宜業宜樂的美好狀態。同時,引導村民成立興趣小組、文藝團隊,村黨委定期組織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入戶、紅歌比賽、全民健身等活動,不斷夯實小院“紅色根基”。
德善沁心,鑄就美德之魂。廣子村深入挖掘凡人善舉,弘揚人間真善美,通過在村務公開欄設立“好人榜”,定期開展道德模范、最美家庭、最美庭院等評比活動,播撒美德之種,培育和諧文明新風。同時,常態化開展“德耀竹鄉”“風新竹鄉”“情暖萬家”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深化拓展“我們的節日”“全民閱讀”“文明新風潤萬家”等主題活動,不斷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本文由四川省大竹縣委社會工作部供稿)
(責編:鐘慶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