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委社會工作部組建以來,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工作的重要論述、視察重慶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社會工作會議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數字重慶建設為關鍵抓手,以服務支撐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為重要使命,全力開創超大城市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新局面。近日,本報記者專訪了重慶市委社會工作部部長、市委“兩新”工委書記鄒勇。
問:重慶如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突出抓好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黨的建設”的重要指示要求?
答: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特別是新興領域黨的建設的重要論述,堅持把新興領域黨建作為社會工作的重中之重,緊扣助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聚焦增強“兩個功能”、發揮“兩個作用”,形成抓黨建帶“三新”生動局面。
構建“體系化”推進機制,錨定建設新時代市域黨建新高地目標,將新興領域黨建納入市委“黨建報表”,建立市委新興領域黨建工作協調機制,實施新興領域黨建工作體制機制集成式改革,構建投入、人員、陣地、培訓等支持體系,設立22個市級行業(綜合)黨委,理順23項職責交叉事項,壓實“管行業也要管黨建”責任,動真碰硬開展述職評議,凝聚齊抓共管強大合力。強化“穿透式”組織覆蓋,突出抓總部帶全網、抓龍頭帶全鏈、抓國企帶民企、抓協會帶會員、抓黨建帶群建“五抓五帶”,聚焦重點企業、園區、商圈、樓宇,堅持常態化摸排、動態化組建、規范化提升,推動黨組織應建盡建、應建快建,探索開展黨組織星級評價,互聯網、“三師”等行業黨組織覆蓋率顯著提升,帶動“兩個覆蓋”有形有效。引導“實質性”作用發揮,探索黨建“強企惠企”路徑,深化“黨建聯建·助企強鏈”行動,創新黨建促增信、帶項目、破難題等方法,助力打造“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深化“渝會有為”創新引領,探索建立西部陸海新通道商協會聯盟,服務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創新“渝新融治”專項行動,出臺新就業群體融入基層治理9條具體措施,引導參與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實踐。抓實“場景化”服務管理,聚焦破解“八難”,以鎮街為單元、社區為場域,著眼設施、人際、治理、未來“四個友好”,出臺關愛新就業群體15條措施,全市域推進“友好鎮街”建設,建成暖“新”陣地8389個,發布“友好地圖”,納入住房保障27萬人、職業傷害保障60萬人,建立新興領域信訪辦理、風險防范化解機制,傳遞可感可及的城市溫度,增強黨在新興領域的號召力凝聚力影響力。
問:重慶在以數字賦能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現代化方面,探索了哪些有效路徑?
答:習近平總書記去年4月視察重慶時強調,推進治理數字化是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的有效途徑。我們著力推進數字重慶建設與基層治理改革貫通疊加,推廣黨建引領接訴即辦經驗,構建“1+2+N”基層整體智治格局。
建成“141”基層智治體系。在全市鎮街全覆蓋建設基層治理指揮中心,圍繞鎮街主要職能構建黨的建設、經濟發展、民生服務、平安法治“四板塊”,在村(社區)按標準設置網格,健全“網格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強化鎮街跨板塊、跨社區、跨層級調度能力,推動鎮街、村(社區)、網格三級貫通,實現人房地事物一屏統覽、緊急情況一鍵調度、任務事項一辦到底、基層數據一庫分析,精準服務“一老一小”等重點人群193萬人,閉環解決群眾身邊大事小情73萬件、辦結率達99%。打造2個市級減負賦能系統。聚焦基層減負,全域推廣“一表通”智能報表系統,通過數據智能抓取、自動填充、統一存放,實現一次采集、填報一體、多方共用,基層填報業務表、數據項分別壓減73%、70%,有效破解“報表繁”“報表難”。聚焦做強社區平臺,開發上線“渝鄰匯數智社區”應用,建設社區工作者隊伍、“渝里鄉商”基層議事協商、村(社區)換屆等“一件事”應用,實現社區全貌一圖感知、社區工作者一體管理、社區服務一鍵直享、居民自治一碼參與,有效構建社區治理、服務新場景。建設“N”個基層數字化應用。緊扣“大場景、小切口”,著眼破解單一主體無法解決的治理難題,打破部門壁壘、推動數據共享、突出業務協同,支持區縣謀劃建設“新新e家”“青悅積分”“網格管家”等數字化應用,實現治理增效、服務提質、群眾滿意。
問:重慶在開創超大城市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新局面中還有哪些其他特色實踐?
答:超大城市需要精細化治理,也離不開精準化服務。我們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主動嵌入民生服務體系,將凝聚服務群眾轉化成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信訪“解民難”。實施信訪矛盾全鏈條法治化治理改革,深化打好信訪突出問題化解三年攻堅戰,成立信訪工作法治化研究中心,試點開展信訪領域社會工作服務,打造基層“一站式”矛盾糾紛聯合調處中心,信訪形勢持續平穩向好。共建“生活圈”。圍繞建設“15分鐘高品質生活服務圈”,以全時服務、全齡友好、全域覆蓋為導向,以黨群服務中心為基本陣地,打造“渝鄰匯”社區綜合服務體,推動居住、托育、養老、醫療、就業等服務一站集成、便捷易享,讓社區成為群眾“家門口”的溫馨港灣。打好“融合牌”。深化黨建引領“專業社工+志愿服務”融合發展,體系化推進醫務、兒童等重點領域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主導成立高級社會工作師評審委員會,擦亮“渝善渝美”市域志愿服務品牌,建立“10類常備+N支特色”志愿服務隊伍,以多樣化、專業化服務提升群眾生活品質。唱響“雙城記”。建立川渝社會工作跨省域合作機制,實施黨建共建、治理共促等“十項行動”,2024年開展“川渝鄉約”優秀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發布、十萬川渝“河小青”生態環保志愿服務等年度“十件實事”,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
(責編:王海璐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