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5日至6日,中央社會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對社會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進一步明確了新時代社會工作的定位、方針與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出發,對社會工作系統謀劃,政策設計、職能配置等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的制度優勢和治理效能日益彰顯。面對新時期社會格局的深刻變革,必須堅持走好黨的群眾路線,創新凝聚服務群眾的工作機制和方式方法,持續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推動新時代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
在社會工作新格局中
理解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目標定位
2023年2月,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決定組建中央社會工作部。在中央的改革指引下,省、市、縣三級黨委社會工作部相繼成立,構建起黨領導社會工作的組織體系,強化了黨對社會工作的領導,開創了黨領導社會工作的新局面。當前的社會工作,是以黨委為核心,通過黨建引領和黨的組織建設,堅持群眾工作路線,建立黨群連接,回應人民需求,維護社會秩序,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的系列過程。社會工作部的成立,通過機構整合、職能集中、權責歸位,發揮打破職能壁壘的重要作用,以黨組織的統籌協調實現了對基層治理領域各種力量的整合,充分彰顯出黨組織統籌指導和統領的制度優勢。
將制度優勢轉變為基層治理效能,推動黨和政府在基層治理方面的職能更加優化協同高效,這是在黨全面領導社會工作的基本格局之下,各級黨委社會工作部的重要使命。核心思路是以群眾路線這一重要傳家寶為基本遵循,提升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和本領,增進群眾感情,把準群眾脈搏,精準服務群眾,持續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
在追求基層善治中
把握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規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深入研究和準確把握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改進群眾工作方法,提高群眾工作水平。當前,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風險的不確定性、技術對人們生活方式的全方位改變,使黨的群眾工作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從基層治理的角度來看,群眾工作表現出新的特點和規律,面臨新的任務和挑戰。
社會階層結構加速變化,群眾工作的覆蓋范疇愈發廣泛。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平臺經濟迅猛發展,以快遞員、網約配送員、網約車司機、網絡直播人員為代表的新就業群體日益發展壯大。社會格局深刻變革,群眾工作的范疇愈發廣泛復雜,對基層治理提出新課題。
社會主體的多元性、差異性明顯增強,群眾的利益訴求更加多元復雜。當前,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進入更高層次,涉及物質、精神、價值等多個層面,群眾的利益訴求更加多樣復雜,對基層治理提出新的要求。新時期,群眾工作必須追求更高品質、更具包容性的治理路徑,充分尊重各個群體的特點與訴求,以更精細化的舉措協調不同群體間的利益關系。
主體權利意識空前提升,群眾工作的回應能力亟待加強。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繁榮,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意愿更加強烈?;ヂ摼W和新技術的普及應用,為群眾參與基層治理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和方式,借助各種線上平臺,群眾的聲音可以在短時間內產生巨大影響。如何適應新時期群眾參與觀念和參與方式的變化,提高政府的回應能力,是群眾工作面臨的新挑戰。
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新特點和新規律為做好群眾工作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做好調查研究,持續創新組織群眾、發動群眾的工作機制,努力探索為民謀利、為民辦事、為民解憂的有效舉措,提高群眾工作水平,在創造活力和維護秩序中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效能,促進基層治理現代化。
在基層治理實踐中
探尋做好群眾工作的方法路徑
群眾是基層治理的主體,深入群眾、發動群眾、服務群眾,是基層治理的主要內容?;鶎又卫淼暮诵木驮谟谝匀罕姽ぷ鳛楦痉椒ň勖裥?、匯民力,不斷夯實基層治理的根基,實現基層治理水平的穩步提升和治理效能的持續釋放。
一是以價值為驅動凝聚基層治理向心力?;鶎又卫憩F代化的價值旨取向在于“人民性”,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維護人民權利和增進人民利益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群眾都能獲得關注與服務,實現基層治理不僅能夠覆蓋少數活躍群體,更能覆蓋更廣泛的人民群眾。
二是以問題為驅動強化基層治理回應性。社會工作的核心目標是解決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堵點、卡點問題,要求深入到社區、群眾中,敏銳地發現諸如民生保障、社會融入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運用科學的分析方法挖掘根源,支持和引導基層圍繞現實問題開展首創性、差異化改革探索,在創新中尋求問題解決路徑,讓基層治理在解決一個個實際問題中彰顯價值、贏得信任。
三是以場景為驅動提升基層治理有效性。場景是人們進行社會互動的具體情境,是共同體構建的社會空間。在基層空間中,需要統籌考慮物理環境的優化、社會互動的促進、制度規范的完善、技術手段的應用等多個維度,根據群眾的需求、活動的規律打造養老、就醫、參與和生活等基層治理的具體場景,最大程度地滿足服務對象在特定情境下的需要,從而提升基層治理的精準性與有效性。
四是以技術為驅動促進基層治理高效化。從社會治理的現實問題出發,重點關注在矛盾化解、公共服務、基層減負、治安防控、社區事務等領域的技術賦能問題,選擇合適的數字技術,如利用5G+大數據技術提升基層治理決策能力、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公共服務可及性、利用區塊鏈技術構建可信社會等,實現技術與基層治理需求的有機匹配,提升基層治理效率。
(作者系山東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長)
(責編:鐘慶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