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因礦得名、因礦而興,是資源型城市、老工業基地、全國制造業集聚區,有“一古一新”兩個特點:一是礦冶采掘年代可追溯至4000年前,二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成果豐碩。近年來,湖北省黃石市高度重視非公有制企業黨建,以經濟技術開發區·鐵山區、新港園區等重點產業園區為重點,著力探索出一條黨建引領、龍頭示范、全鏈協同、融合發展的產業鏈黨建工作新路子,以高質量黨建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
聚焦“兩個覆蓋”?筑牢產業發展黨建根基
經濟技術開發區·鐵山區是黃石重點產業園區之一,湖北省第二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該區堅持問題導向,通過實施集中賦能計劃,進一步推動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質效。
深化“黨建+項目”雙員制。選派項目服務專員兼任在建項目黨建指導員,堅持服務和指導并重,推進黨建工作觸角向工地向一線前移,保持有形覆蓋增量。
抓實黨組織規范化建設。擇優選派178名黨建指導員,推進黨的理論進企業、黨的建設進章程、黨的骨干進高管、黨的工作進班組、黨建成效進考核“黨建五進”活動,推進非公有制企業黨建標準化建設。
激勵黨員發揮作用。指導鏈上企業黨組織開展黨員責任崗、黨員示范崗、黨員先鋒崗“三崗聯創”和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黨員三亮”活動,每年評選35名黨員先鋒。持續推行行動支部工作法,充分發揮鏈上企業黨組織和黨員示范帶動作用,推動黨建工作深度嵌入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各環節,實現黨組織建設與企業發展深度融合。
建立平臺機制?提升園區產業鏈黨建質效
經濟技術開發區·鐵山區堅持從硬件和軟件同步發力,依托服務站陣地搭建服務平臺,完善工作機制推動工作協調,不斷提升產業鏈黨建質效。
搭建四大平臺。搭建紅色教育、政策法規學習平臺,開展政治理論學習教育和企業政策法規宣講。搭建強鏈興鏈、企業合作交流平臺,舉辦企業供需關系對接沙龍,促成全區26家企業實現供需合作和就近配套。搭建園區發展、企業品牌展示平臺,為產業鏈關聯企業提供展示空間。搭建政企對接、惠企助商服務平臺,做優助企“紅小二”服務,先后開展工業企業“節能診斷”服務對接會、企業保電穩供“周末沙龍”、電子信息企業安全診斷評估等活動30余場。
建立三項機制。建立聯席機制,由產業鏈黨委書記牽頭,組織產業鏈黨委、鏈上企業、相關職能部門、協會共同參與聯席會議,實現黨建聯建與服務面對面。推行鏈享機制,推行“三張清單”服務機制,收集企業“需求清單”,并入“服務清單”,形成“項目化清單”并進行效果評議,解決涉企問題268個。創新鏈創機制,實施黨工委·區委“兩新”工委、產業鏈黨委、鏈上企業黨組織聯動聯創,通過“三個一批示范創建”、培育黨建工作案例,有效提升非公企業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通過全覆蓋組建產業鏈黨委,開發區·鐵山區將隸屬不同所有制的龍頭企業、職能部門、行業協會商會、研發機構等鏈上黨組織“串聯”成緊密的發展共同體,實現了黨建強助推發展強。
聚力多式聯運?不斷提升黨建賦能開放水平
新港園區地處黃石東部,長江南岸,擁有長江中游最大單體港,既是黃石打造增長極的重要一極,也是武漢都市圈東向開放的橋頭堡。作為產業園區、物流園區、開放園區,新港園區主動融入全省“雙樞紐”發展規劃,以高質量黨建打造多式聯運黨建聯盟服務陣地,賦能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高質量發展。
強化組織引領。立足鏈上企業多元特性,精準遴選水、鐵、公、空、廊多式聯運各領域6家龍頭企業與主管單位黨組織骨干11人充實綜合黨委班子,激活產業鏈黨建“神經中樞”。選派2名縣級班子成員分別擔任綜合黨委第一書記、第一副書記,園區組織部分管副部長兼任專職副書記,選派人員每季度深入企業指導開展黨建活動,組織政企開展交流活動。
抓實工作載體。選派11名黨建專員深度嵌入企業運營,在項目策劃中融入黨建引領理念,在施工難題上發揮黨員攻堅作用,實現黨建業務深度融合、互促共進。以黨員“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行動為載體,組建6支黨員突擊隊、先鋒隊、志愿服務隊,推動黨員在遵規守紀、安全生產、推動發展、志愿服務等方面發揮作用。結合周末跑工地、項目提速問題面對面等活動,每季度對多式聯運產業鏈鏈上企業資源、需求、項目“三張清單”進行研究,協調政府部門、金融機構、科研院所認領解決發展難題,推動多式聯運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創新工作機制。打造集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黨委服務站,集中展示產業黨建成果、企業紅色文化案例,推動政府服務和企業需求精準對接,成功推動轄區內2家企業開展技術交流合作,實現降本增效約15%。強化交流合作,推動鏈上企業黨組織與園區多部門開展黨建聯建活動。園區公安分局通過開展“警企黨建聯盟”活動,與11家鏈上企業結對共建,有效提升園區市場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湖北省黃石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鐵山區委社會工作部、新港園區黨群工作部〈組織部〉供稿)
(責編:鐘慶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