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湖北省黃石市下陸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統籌“五情”(社情:12345 政務服務熱線投訴情況;訪情:線上線下群眾來信來訪情況;警情:110報警平臺分流出來的非警務矛盾糾紛情況;案情:法院民事訴訟案件情況;輿情:互聯網或微信群里傳播的社會輿論情況)高效處置為抓手,通過建立健全“匯―研―交―辦―督―結”閉環處置機制,進一步推動健全關口前移、吸納民意、匯集民智、源頭治理、化解矛盾的工作機制,不斷牢牢掌握平安穩定工作主動權。
系統整合力量?打造社情民意“直通車”
“五情”既是“送上門來的群眾工作”,又是社會治理中所暴露問題的“信號源”。下陸區研究制訂《關于提升社情民意和矛盾糾紛處置質效的工作措施》。每日各平臺、各領域、各渠道“五情”信息收集情況全部統一歸集到區綜治中心線上平臺。通過建立多層次、多維度的系統性“信息庫”,織密線上線下、科學立體的征集網絡,真正做到“耳聰目明、心中有數”。下陸區以“五情”處置作為“集結號”,將民意民智作為送上門的信息資源、送上門的專家咨詢。物業領域矛盾糾紛長期占12345熱線投訴40%以上,區委通過迅速推進“優質物業進小區”專項行動,不斷發揮“三方聯動”作用,打出成立區級物業糾紛調解委員會等系列“組合拳”。通過“解決一個問題”到“解決一類問題”,下陸區不斷補齊公共政策、公共服務的盲點、堵點、痛點,并把人民建議征集中找到的“金點子”轉化為基層治理的“金鑰匙”。
提高化解能力?架起為民服務“連心橋”
“五情”工作實行“首派負責制”,事項承辦單位當日必須簽收,嚴格落實“135”限期辦理機制(一般事項1個工作日辦結答復,復雜事項3個工作日內辦結答復,疑難事項5個工作日內辦結答復或明確工作方案告知當事人),嚴格按照時圖間、地點、當事人身份、案事件經過、當事人訴求、處置情況、工作建議“七要素”規范辦理回復。
在健全組織隊伍方面,下陸區進一步建設好區、街道、社區三級矛盾糾紛調解中心,有機整合信訪、司法、婦聯、住保等職能部門集中進駐,通過組建家庭婚姻、物業糾紛、消費糾紛等11個專業調解委員會,聘請49名專職調解員、102名義務調解員,組織512名民意收集信息員、428名人民志愿調解員等,使矛盾糾紛實現了“發現在早、處置在小、高效化解”。注重辦理成效,“五情”牽頭辦理部門定期對事項辦結情況進行回訪,定期開展滿意度測評,并設立“五情”辦理“紅黑榜”,學習先進典型,督促反面典型整改。
加強源頭治理?跑出基層治理“加速度”
下陸區堅持把人民建議征集作為社會治理的“顯微鏡”,將群眾合理的意見提升為理論政策、工作方法,并將其轉化為人民群眾的實踐力量。健全“三方聯動”破解小區治理難題。針對物業管理難題,抓實小區黨支部、小區業委會和物業“三方聯動”機制,推進綜合執法進小區,組建小區黨支部213個,調整優化黨支部班子127個,組建業委會(或物業管理委員會)202個,開展基層治理薄弱小區專項治理行動,市場化物業服務覆蓋率達到96.53%,小區治理基礎得到進一步夯實。針對部分小區停車阻塞消防通道問題,系統研究整治措施,在一些區域新建一批停車場(位),規范取締一批狹窄路段停車位,實行重點時段單行管控,確保重點擁堵區域通行順暢、停車有序。
(湖北省黃石市下陸區委社會工作部供稿)
(責編:鐘慶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