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青銅峽市裕民街道名峽社區堅持黨建引領,以居民需求為導向,以基本民生服務為主線,著力在抓落實、破難題、創載體、見實效上下功夫,秉承“黨建引領強治理,共治共享優服務”的工作思路,精心打造“黨建+紅色業委會”,破解業委會作用發揮難、物業服務企業管理難、居民訴求化解難等問題,打通了基層黨組織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米”。以“紅色力量”解決“民之所需”,擦亮居民生活“幸福底色”。
社區內名峽人家小區建于2009年,共有33棟樓,居民1294戶,3500余人。2023年9月,原物業服務企業與開發商產生經濟糾紛后撤離小區。整個小區面臨無物業服務的窘境。經社區黨委與業主委員會多次溝通后,暫時由業主委員會代管小區物業。為破解物業服務難題,名峽社區黨委、居委會通過引入物業服務企業,以建設“紅色業委會”為突破口,將“紅色基因”融入到物業服務中,不斷推動居委會、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深度融合,形成齊抓共管、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紅色矩陣”,切實解決居民急難愁盼問題。
筑牢政治堡壘,讓小區治理從“弱”到“強”
發揮“紅色”引領。在名峽人家小區業主委員會第二屆換屆選舉時,社區黨委牽頭成立“紅色業委會”,聚焦人選、程序“兩個關口”,做實資格審查程序,鼓勵小區黨支部成員與業委會成員雙向交叉任職,組織推薦黨支部委員兼任業委會副主任,積極鼓勵小區黨員主動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踴躍參與業委會選舉,并通過走訪群眾、入戶調查,吸納、選強、配優“紅色業委會”。
提升“服務”質量。居民對物業服務需求始終存在,選聘合適的物業服務企業才是治本之策。在社區黨委的引導下,業委會根據小區的實際情況制定物業服務企業標準、人員配置、服務價格等量化指標,并在小區公告欄公示,充分聽取業主的意見和建議。最終,經全體業主大會選舉通過,選聘寧夏德源物業服務有限公司進入小區服務,并簽訂物業服務合同。
建強兩支隊伍,讓小區力量從“散”到“聚”
為確保物業服務工作順利進行,社區黨委聚焦服務“關鍵小事”,組建兩支隊伍,提升居民滿意度。
組建“紅色先鋒”隊。組建由黨支部書記帶頭、黨支部黨員帶動、業委會成員聯動、物業服務企業工作人員參與的“紅色先鋒”志愿服務隊。開展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各類志愿服務活動,激活“紅色細胞”,釋放“紅色動能”。
組建“愛心幫幫”隊。發揮小區專兼職網格員、樓棟長、物業服務企業工作人員、在職黨員作用,圍繞“上門五件事”(政策要去講、矛盾要去勸、生病要去看、困難要去幫、民意要去聽)開展精準對接服務,切實把惠民、暖心、便捷服務送到群眾身邊,傳遞“家”的溫暖。
聚焦融合互促,讓小區服務從“粗”到“精”
建立“紅色業委會”運行機制,建立訴求收集、議事決策機制,“社區黨委+紅色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三方聯動合力共治工作機制,明確監督、管理、調解、活動四大職能,引導業委會發揮“橋梁”作用。組織開展圍繞《物業管理條例》、消防安全等內容的學習培訓活動,提升業委會成員政治素養和業務能力。
在物業服務陣地,設立“紅色議事廳”“居民接待點”,不定期召開“四方聯動”會議,共商物管大事、共辦民生實事、共解治理難事。通過網格員巡查走訪、微信群收集等方式匯總居民心聲,由業委會牽頭,不定期組織網格員、物業工作人員、居民代表研究解決,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聲”,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提升居民滿意度。
打造“先鋒物業”,把服務標桿“樹起來”,激發小區居民自治活力。通過環境衛生整治、補栽綠植、維修房頂漏水、維修樓梯扶手、維修樓道墻面掉磚、維修單元門、更換樓道燈、增設攝像頭、建立垃圾分類亭和宣傳點等,讓居民生活更舒心。結合傳統節日組織各類文化活動,為居民提供豐富的文體活動,豐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搭建居民“連心橋”。同時,打造室內活動陣地、舞蹈排練場地、學生學習園地等,提升社區服務能力。
(作者單位為寧夏回族自治區青銅峽市裕民街道名峽社區黨委)
工作成效
“紅色業委會”在社區黨委引領下,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將社區黨組織、業委會、居民、物業服務企業等各方力量緊密團結在一起。小區業主滿意率、物業費收繳率、問題投訴率發生了“兩升一降”的明顯變化。2024年,小區業主滿意率上升至95%,物業費收繳率上升至90%,物業服務管理投訴下降82%。通過加強運行管理、建立協商機制、發揮自治功能,廣泛聽取居民的意見和建議,共同商討社區發展的重大問題,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各方齊心協力,共同為社區的發展出謀劃策,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責編:鐘慶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