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無錫市新吳區新安街道轄區面積為2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萬余人,街道內有16個社區。作為江蘇省“五社聯動”機制創新試點鄉鎮(街道)之一,新安街道以試點為契機,堅持黨建引領,探索以“治薈新安”社區治理創新品牌和“新安治薈發展基金”為雙軌驅動,以“街道—社區—小區—樓道”為四級互動治理體系,以社區、社會工作者、社會組織、社區志愿者、社會慈善資源“五社聯動”為社區治理基本框架的“雙驅四級五聯”機制。同時,新安街道從資源視角出發,通過“聯盟式”整合優勢力量,共同推動區域化治理創新;通過“嵌入式”創新服務供給模式,激活公共空間,讓基層治理與服務有力度也有溫度。
打造“四力引擎”,實現“五指并攏”
新安街道立足資源實際,通過組織聚力、機制引力、平臺聯合力和整合效力“四力引擎”,推動“五社聯動”,推進全域治理創新。
堅持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建強組織融合聚力。新安街道充分發揮黨組織在社區治理中的引領作用,構建“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 —片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四級基層組織體系,大力推進黨員中心戶、紅色物業、紅色業委會建設,促進黨的“神經末梢”和社區治理的“基礎單元”深度融合。2024年以來,街道深入推進“把支部建進小區”工作,27個居民小區全部成立了黨支部,建成投用12個小區黨群服務驛站,235名黨員干部下沉一線,與居民群眾共同繪就小區“黨旗紅、治理優、生活美”的幸福畫卷。
深化“雙驅四級五聯”機制,優化機制擴張引力。新安街道創新建立“雙驅四級五聯”機制,以“治薈新安”街道社區治理創新品牌和“新安治薈發展基金”為雙輪驅動,打造“街道—社區—小區—樓道”四級互動治理體系,激發“五社聯動”活力,從而讓項目、基金和平臺精準對接、有效落地,實現力量往一線走,資源往基層投,不僅有效夯實了基層治理基礎,還廣泛調動了小區利益相關群體和居民主動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
構筑社會工作服務陣地體系,依托平臺彰顯合力。新安街道全面加強社會工作服務陣地體系建設,截至目前,已建成1個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16個社區社會工作服務室,形成“1站16室”服務矩陣,并與時俱進迭代升級,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公益創投、社會籌資等方式,整合鏈接服務資源,橫向鏈接黨建、群團、民政、文化、教育等多部門服務資源,縱向打破治理融合壁壘,將社會工作服務陣地打造成綜合性樞紐平臺。
強化區域協作聯動,整合資源提升效力。新安街道與無錫太湖國際科技園實行園街一體化管理體制,探索“社區+園區”的“全域治理”模式,以平臺共建、多方共治、發展共享的“三共”治理機制,深入推進社區發展治理向園區覆蓋,實現組織聯建、資源聯享、項目聯辦、活動聯誼、服務聯幫、社區聯治,攜手打造黨建“朋友圈”、同心同向“力量圈”、協同發展“產業圈”、聯合招商“生態圈”、共建共享“服務圈”,破解產城融合不深與經濟地理優化之間的矛盾。此外,新安街道與環太湖流域的蘇州市相城區望亭鎮、常州市武進區雪堰鎮、宜興市周鐵鎮、無錫經開區華莊街道等地開展跨區域協作,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推進基層治理。
推進“雙式協同”,探索“兩招并舉”
新安街道在構建“聯盟式”治理創新和推進“嵌入式”服務創新方面,因地制宜打造“環湖社區黨群服務圈”和“園區社區黨群共治圈”,并在公共空間嵌入功能性設施和適配性服務,推動優質普惠性公共服務進社區。
在構建“聯盟式”治理創新方面,新安街道在沿太湖岸邊的觀湖、菱湖、云湖、寧湖、月湖5個社區創新打造“環湖社區黨群服務圈”;在承擔園區發展服務職能的和風、慧湖、新湖、月湖4個社區推動成立“園區社區黨群共治圈”。“兩圈”搭建以來,圍繞區域共性需求和發展特色,在黨建聯建、社會治理、文化集群、區域共治等方面,推動以理論聯學融實踐、力量聯動融資源、項目聯推融創新、平臺聯創融發展、陣地聯建融服務為內涵的“五聯五融合”協作聯動機制,釋放基層善治、服務經濟的“乘數效應”。
在推進“嵌入式”服務創新方面,新安街道從空間嵌入、服務嵌入、功能嵌入三個方面入手,對3個籌建社區,提前規劃建設服務空間,對13個已建成社區,因地制宜,把缺失的空間嵌入居民生活圈,打造“家門口”的便民服務設施。堅持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從居民需求出發,將短缺的服務項目嵌入社區;注重服務設施的復合利用和錯時使用,將需要增加的服務功能嵌入社區。
錨定“一個目標”,實現“三大成果”
新安街道堅持“以新創優、以實促效”的原則,以提升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目標,積極探索“五社聯動”機制創新。
“五社聯動”探索出了一條符合本地特色的路徑。新安街道面對實踐中的困境與挑戰,大膽創新,勇于實踐?!奥撁耸健奔盒?,圍繞“黨建引領+居民需求+社區資源+共建共治”主線,廣泛征求居民需求,梳理“民生微實事”清單,以聯盟形式吸納各類資源進社區、鏈資源、解難題;“嵌入式”服務創新,通過新建或改造的方式,在社區公共空間嵌入功能性設施和適配性服務,讓群眾在家門口、樓底下享受優質服務。
社會資源得到了有效的聚合與利用。依托“治薈新安”品牌項目與“新安治薈發展基金”,新安街道于2024年實施的“品牌+基金”5大惠民項目、15個“幸福自治樓道”再提升行動已全部竣工;培育發展社會組織30多家,通過整合各類資源,跨組織、跨區域、跨領域、跨行業打造聯盟“聚合體”,服務體系建設日臻完善;以街道社會工作服務陣地體系為載體,引導支持160多支志愿服務團隊,2800多名志愿者為轄區老年人、兒童等開展志愿服務,并實現志愿時間的累計和兌換,對志愿者進行激勵回饋。鏈接轄區45家機構(企業),通過開展“企業+園區+社區”聯席會形式,帶動企業員工參與志愿服務,鼓勵企業履行社會責任。
居民群眾獲得了優質普惠的公共服務。在守護“一老一幼”方面,新安街道于2024年開放全齡友好的“智‘惠’食堂”,發展以“適老惠老”為特色的養老助餐服務,為老人提供實惠美味的餐食,服務覆蓋全街道1萬余名老年人;啟動建設環湖社區5分鐘“兒童友好生活圈”,大溪港濕地公園改造成為無錫市首家兒童友好公園,菱湖社區列入無錫市2024年度兒童友好試點社區。在“15分鐘便民生活圈”打造方面,新安街道建成包含大講堂、小劇場等多種服務設施和功能的新安花苑第一社區及新安佳苑第一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并投入使用。
(焦柯寒)
(責編:鐘慶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