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社會工作部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工作的重要指示、重要論述和中央社會工作會議精神,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工作主線,按照自治區黨委工作部署,扎實推進各項目標任務落地落實。緊緊圍繞突出抓好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黨的建設,抓好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抓好凝聚服務群眾工作,著力在抓統籌、建機制、聚合力、提效能、促發展上下功夫,凝心聚力推動新時代內蒙古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
2024年以來,內蒙古自治區各地各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指示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社會工作會議精神,落實自治區黨委工作要求,有效整合多方力量,堅持全覆蓋、全鏈條、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在集中攻堅、改革創新中不斷提高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持續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高質量發展。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覆蓋深化理論武裝。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社會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社會工作會議精神,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工作主線,切實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基層治理的重要指示和重要論述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形成常態長效。
深化專題領學。將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和《習近平關于基層治理論述摘編》列入“第一議題”,納入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計劃,納入各級黨校(行政學院)教學體系,截至目前,自治區已開展集中培訓245期。
深化宣傳導學。利用紅色教育基地、農村文化禮堂、城市文化廣場等陣地,采取“書記講給書記聽”“老村長議事”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宣傳宣講1.2萬場次,直接受眾110.6萬人次。
深化教育實踐。強化示范培訓,深入解讀闡釋,幫助廣大干部群眾學習、理解、掌握精神要義。常態化開展“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群眾教育,引導人民群眾牢記“六句話的事實和道理”。
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突破口,全鏈條健全基層治理體制機制。
堅持黨對基層治理的全面領導,進一步理順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制機制。
持續健全領導體制。自治區層面,在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立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專項組;盟市和旗縣(市、區)層面,設立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領導小組,黨委主要負責同志擔任領導小組組長,凝聚部門合力,解決治理難題。
持續完善組織體系。縱向上,重塑市、區、街道、社區黨組織四級聯動體系,市、區兩級黨委把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納入整體工作部署和黨的建設總體規劃。250個街道和2889個社區全覆蓋完善“大工委”“大黨委”工作機制。橫向上,構建“一核引領、多方共治”的基層治理格局,充分發揮街道社區黨組織樞紐作用,吸納1.48萬家駐區單位下沉街道,共同召開黨建工作座談會5985次、研究民生項目7773個。
持續完善工作機制。各地區聚焦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痛點、難點、堵點問題,在關鍵處發力,推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提效能、上水平。呼和浩特市抓好平急轉換能力建設和力量儲備;烏蘭察布市完善網格問題排查、及時響應、任務分辦、落實反饋閉環工作機制,推動基層治理提質增效。
以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為牽引,全方位推進基層治理重點任務落地落實。
自治區層面強化統籌,自治區黨委有關領導調度,自治區黨委辦公廳、組織部、社會工作部牽頭,聚焦“減負、賦能、解困、整改、督促”目標要求,著力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
集中攻堅抓破解。將開展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集中整治攻堅行動與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和整治群眾身邊微腐敗問題一體推進,深入開展蘇木鄉鎮(街道)“四化”、嘎查村(社區)“六清理兩強化”、自治區行業部門“兩優”三個專項行動,推動重點任務落地見效。選取第一批12個盟市13個旗縣(市、區)30個蘇木鄉鎮(街道)完善“三張清單”,一體推進嘎查村(社區)完善履職事項清單,持續規范村級組織工作事務、機制牌子和證明事項。
以點帶面抓落實。針對基層治理方面存在的問題,第一時間研究提出整改措施,推動整改全部完成。圍繞25項工作任務細化措施,推進各項任務按時整改落實。
創新實驗抓品牌。基于自治區城區、農區、牧區、礦區、林區、邊境地區形態并存,基層治理在資源配置、部門聯動、群眾參與等方面存在諸多難題、堵點的實際,開展3批37個實驗試點工作,形成了一批創新成果。呼和浩特市構建“六個一”基層治理體系,鄂爾多斯市“多多評”、社區暖心事等經驗做法取得良好效果。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播報“村聞聯播”奏響鄉風文明好聲音》入選全國第六批鄉村治理典型案例。
以完善體系建設為抓手,全領域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
構建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堅持黨建引領,推動黨的組織體系向網格樓棟延伸,健全完善“社區黨組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一貫到底的“小三級”組織鏈條,推進“多格合一”,全區劃分社區網格2.55萬個,在商業街區、商圈市場等區域設置專屬網格,同步建立網格黨支部,探索完善“黨小組+網格員+樓棟(單元)長”治理機制,強化基層“微治理”。成立自治區重點民營企業黨委,統籌推進全區民營經濟發展和重點民營企業黨建工作。組織開展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集中攻堅專項行動、全領域多行業黨建“百日攻堅”行動和“三問三建三引領”賦能增效行動,推動全區有黨員的新經濟組織黨組織覆蓋率達89.54%。
構建系統完備、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的意見》,率先在全國出臺省級層面《社區工作者管理辦法(試行)》,建立起規范基層權責“一個實施意見、五個目錄清單”一攬子政策文件,推動為基層減負各項任務落地見效。
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全區11038個嘎查村、2889個城市社區建立健全公共衛生、治安防衛、人民調解、環境物業和婦女兒童等下屬委員會,持續推行“四議兩公開”民主決策制度,指導各盟市健全嘎查村(社區)議事協商工作制度。截至目前,89%的旗縣(市、區)制定了協商目錄清單,各嘎查村(社區)均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寫入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入踐行“四下基層”,積極推進信訪工作預防、受理、辦理、監督追責、維護秩序法治化,大力推廣信訪代辦制,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深入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積極推廣“千萬工程”經驗。政法委推動建設“一站式”多元矛盾糾紛調處中心1094個。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村,全區嘎查村(社區)制定道德評議“紅黑榜”、設立“積分制”,成為“三治融合”的有效載體。包頭市土默特右旗創新開展“信訪代辦工作法”,獲評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
以強化基礎保障為重點,全要素推動基層治理資源力量下沉。
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優勢,引領帶動各類資源要素向基層傾斜。
推動力量下沉。推動全區蘇木鄉鎮編制精簡11%,街道編制增加45.6%。對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進行整體性、系統性制度設計。截至目前,全區共有社區工作者30939名,提前實現了每萬城鎮常住人口配備18名社區工作者的目標。
推動服務下沉。建設3041個街道和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一體建設便民利民“綜合體”。推行“小辦公、大服務、開放式”社區場所空間設置,全區社區綜合服務設施面積達到每百戶38平方米,居民活動面積占比達60%。推動嘎查村(社區)精簡辦事窗口,設置綜合業務窗口。
推動數智賦能。政數局牽頭建設基層“一表通”系統,系統自運行以來,報表精減近80%,實現了“數據多跑路、基層少填表”;由社會工作部牽頭,充實完善“全國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數據庫”,為基層治理工作提供數據支撐。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社會工作部供稿)
(責編:鐘慶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