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曲阜市魯城街道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強化舉措、創新思路,以鍛造一流服務隊伍為依托,以“樂和鄰里·幸福魯城”品牌建設為抓手,做好結合文章,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基層治理,書寫為民服務新篇章。
推進傳統文化融入基層治理
支部活動更有“文化味”。魯城街道汲取儒家“貴和”思想豐富組織建設內容,強化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組織力。以“街道黨校+社區教學點”為載體,結合“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組織生活制度,每月開展“讀經誦典”活動,組織黨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儒家文化書籍、經典故事等內容,推進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標準型、示范型、紅旗型”黨支部創建。
紅色陣地更有“文化味”。魯城街道汲取儒家“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道德理念,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社區服務陣地建設,完善街道社區(商圈)黨群服務中心、網格黨群服務站、“騎手之家”提質升級工程,擦亮“明德至善·大雅南池”“儒風新韻·幸福龍虎”等社區黨建品牌,打造“可參觀、可視聽”“有溫度、有韻味”的紅色陣地,讓城市社區黨建有溫度、有品質、有特色。
黨建聯建更有“文化味”。魯城街道汲取儒家“親仁善鄰”“里仁為美”的相處理念,創新開展社區黨建共建,與孔子博物館、市委黨校等共建單位開展“流動博物館進社區”“黨性教育進社區”等系列文化共建活動。深化社區物業黨建聯建,依托紅色物業營造相互關愛、和諧有序的鄰里氛圍,共建居民守望相助的和美家園。
推進傳統文化提升人才素養
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機關干部政德建設。魯城街道開展“黨員修身行動”,用實基層黨校“魯城講堂”,每月開展“習語潤儒鄉”“經典誦讀”等活動,以集體研學、個人自學等形式正心修身、以文化人、培基固本、增強黨性,引導機關干部練好內功本領,提高履職能力。相關部門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崗前培訓,引導青年干部樹立正確政績觀。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社區工作者素養提升。社區工作者是擔負基層社會治理重任,充分發揮效力的重要力量,魯城街道在“社區黨委―網格(小區)黨支部―樓院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組織架構基礎上,以“德治”強教化,將“和為貴”理念融入處理矛盾、化解糾紛的方法中,同時不斷完善網格服務機制,以“小網格”撬動“大治理”,引導居民仁愛謙讓、與人為善,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轉化為基層社會治理資源。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基層黨員職業道德建設。魯城街道汲取儒家“敬事而信”“行之以忠”道德精神,開展“黨員修身行動”,將黨員敬業修身與黨性修養融會貫通,嵌入黨員教育培養、監督管理、激勵保障等各環節,以“彬彬有禮、尚德爭先”為目標,發揮基層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帶頭崇德向善、和睦鄰里、誠實守信、敬老愛幼,積極參與志愿服務,主動解決群眾困難。
推進傳統文化融入群眾生活
營造傳統文化社區氛圍。魯城街道以“樂和鄰里·幸福曲阜”品牌打造為抓手,立足孔廟孔府、曲阜明故城街區區位優勢,找準傳統文化走進群眾身邊的切入點,挖掘村史街區文化,同儒家文化、紅色文化相結合,推進闕里社區、池涯社區等文化示范社區點位建設,打造地域特色鮮明的村史文化胡同、孝善示范街區,營造崇德向善氛圍濃厚的社區環境。
活化利用傳統文化資源。挖掘可推廣創新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推陳出新,推動新業態、新產業發展。魯城街道林前社區居民普遍從事木雕、篆刻、漢服等傳統手藝,林前社區巧借資源,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印章制作,建成印章文化歷史長廊,培育孵化孔府印閣等特色文旅企業,形成傳統文化旅游創意產品“文化+互聯網”產業集群。截至目前,孔府印閣已成為全國篆刻印石市場知名品牌,線上市場份額占全國同行業近三成。
豐富傳統文化平臺載體形式。魯城街道利用紅帆驛站、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構建群眾喜聞樂見的宣講平臺;依托社區莊戶劇團等活動團隊,以文創體驗、民俗表演等傳統文化活動為基礎配套,貼合群眾需求,打造富含文化元素的民生服務品牌。開展寓教于樂、參與度高的教育活動,引導形成與人為善、敦親睦鄰的文明新風尚。
(作者單位:中共曲阜市委黨校)
(責編:羅昕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