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團結進步與志愿服務的重要論述精神,積極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理念,云南省保山市始終重視志愿服務事業發展,持續推動志愿服務走深走實。全市開展以“續寫誓詞碑精神 我們都是收信人”為主題的系列志愿服務活動,得到廣大群眾的高度認可與積極參與,在全市掀起了開展志愿服務的熱潮。
堅持黨建引領?積極構建志愿服務新格局
保山市委社會工作部聯合43家單位構建保山市志愿服務工作協調機制,以黨組織為核心凝聚各方力量,打破單位壁壘,整合資源,實現志愿服務從“單打獨斗”到“聯合作戰”的轉變。在2024年的保山市第五屆體育運動會(簡稱“市運會”)等大型活動中,全市采用組織化動員與社會化動員相結合的方式招募志愿者;在選拔流程設置政審環節,確保選拔出的志愿者政治素質過硬;在培訓課程中加入黨性教育內容,強化志愿者的黨性修養。在“黨建+志愿”模式的有力驅動下,各類志愿服務活動有序開展。全市始終將黨的理論方針政策宣講融入服務內容體系,使其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廣大黨員已然成為志愿服務的關鍵力量,退休黨員更是在銀齡志愿服務中率先垂范,積極引領周邊群眾投身志愿服務事業,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引領志愿服務新風尚。
堅持需求導向?精準匹配志愿者與崗位
在全市志愿服務工作推進過程中,精準的志愿者崗位匹配是保障活動順利開展與服務質量提升的關鍵環節。無論是規模性的各類體育賽事、騰沖科學家論壇,還是集中開展的系列志愿服務活動,前期籌備均緊密圍繞活動特性與實際需求,對志愿者崗位進行合理設置。在人員調配方面,依據志愿者的個人專長、興趣喜好以及性格特點進行精準匹配。例如,在2024騰沖馬拉松志愿服務活動中,全市在戶外運動、健身等行業協會中招募具備專業技能的志愿者,提供賽前防護和賽后恢復鍛煉服務;招募騰沖市當地職校的在校學生作為賽事起終點、補給站、賽道分流點等點位的志愿者,為選手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招募社區文藝隊成員作為啦啦隊志愿者,為選手加油助威。全部招募過程做到了人崗相適、人事相宜,為騰沖馬拉松的成功舉辦奠定了堅實基礎。
堅持專業培訓?練就志愿隊伍硬功夫
全市依據志愿服務崗位與活動要求,精準開展培訓工作,致力于培養專業化志愿服務隊伍。市運會和騰沖科學家論壇的志愿服務培訓中,均加入了對云南省省情、舉辦地城市市情及附近主要景點的介紹,并依照崗位特性開展針對性專業訓練,全方位提升志愿者綜合素質與服務能力,扎實推進崗前培訓。在市運會志愿服務工作中,施甸縣對330名志愿者進行了合理分組,指定了組長、副組長,明確工作職責和工作流程,并在綜合培訓的基礎上再次進行分組培訓和實地踏勘工作,確保服務工作跟得上節奏,服務在關鍵處;培訓中注重將溝通技巧和心理健康知識作為業務培訓的重點,倡導志愿者養成“樂于傾聽、善于表達、勇于反饋”的溝通習慣,在志愿服務過程中主動了解運動員、教練員的需求和心理狀況,積極回應對方的訴求并提供幫助;同時,邀請國家級紅十字會救援隊隊員為志愿者開設應急能力培訓,以更好應對活動賽事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在醫療保障的基礎上,為運動員提供多重防護。
堅持全程管理?強化志愿服務保障
在騰沖科學家論壇,活動主辦方按照“全方位響應,全員額覆蓋”的原則,提前謀劃,努力做好對志愿者的各項服務保障工作。從著裝規范、車輛接送,到飲食供應,每一處細節都經過精心安排,全方位保障志愿者的衣食住行。活動舉辦期間,志愿服務組駐點辦公,建立5分鐘響應機制,迅速處理各類突發情況。實時精準對接服務需求,迅速高效傳遞反饋信息,及時發現服務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并迅速妥善解決。通過這種全程跟蹤、動態調控的精細化管理模式,在為期11天的志愿服務過程中,志愿者們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和高度的專業精神,全身心投入各項服務工作中。無論是協助嘉賓完成注冊報到流程、引導嘉賓有序入場就座,還是提供精準流暢的語言翻譯服務、迅速有效地應對各類突發緊急狀況,志愿者們都表現出色,為論壇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堅實保障。
下一步,保山市委社會工作部將主動作為,多管齊下,破解難題。一是優化志愿服務供給。通過深入調研群眾需求,建立需求數據庫,重點服務“一老一幼”;加強志愿者培訓體系建設,依據不同的志愿服務項目需求,定制專業培訓課程,提升志愿者的專業化服務水平;加大志愿者招募與組織力度,利用線上線下平臺廣泛招募,合理安排服務時間與區域,提高活動頻率,確保群眾需求與志愿服務精準對接。二是健全激勵保障機制。積極與財政部門對接,將志愿服務基本保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深度挖掘社會資源,多渠道匯聚社會力量補充物資;設立多元化激勵機制,提供榮譽證書、感謝信、培訓課程等;探索建立志愿者服務積分制度,可通過積分兌換福利或服務;廣泛聽取志愿者的意見建議,增強志愿者的歸屬感和成就感。三是推動志愿服務工作項目化與品牌化建設。深入梳理志愿服務活動,系統開展項目整合與精細規劃,明確各項目的目標、流程、評估標準等,推動全市志愿服務事業朝著常態化、品牌化、項目化、專業化的方向穩健邁進,實現志愿服務質效的全面躍升。
(本文由云南省保山市委社會工作部供稿)
(責編:羅昕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