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盤龍區青云街道青裕社區結合轄區內公職人員家庭多、居民文化水平較高、社會影響力較大的實際,堅持黨建引領,把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作為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的有效抓手,通過弘揚優良家風、締結文明家約、動員多元參與,涵養出廉潔擔當的黨風政風、崇德向善的民風社風,實現了社區居民群眾素養提升、青少年正氣提升、鄰里關系和諧提升、社區黨委形象提升,治安案件下降、居民糾紛下降、家庭矛盾下降、社區投訴量下降的“四升四降”治理效果。
堅持黨建引領?弘揚優良家風
發揮“頭雁”效應,講述榜樣故事。社區工作人員通過尋找社區里的“老英雄”“老勞模”,挖掘他們堅守初心、不改本色的事跡,為居民和黨員樹立身邊榜樣。“老英雄”李春明曾多次參加戰役,離休后不以功臣自居、不改軍人本色,主動參與社區矛盾糾紛調解、治安維護、優撫救濟等工作,充分發揮黨員作為“一面旗幟”的作用。社區選樹“愛家助鄰”家庭典范,引導居民重視家教、團結鄰里。居民唐金鴻雖然經歷過生活的波折,但始終充滿激情。“要活在當下,對大家有益的事我都會盡力去做。”唐金鴻說,他們一家平日熱心幫助鄰居,積極參與社區藝術團的各項活動,向周圍鄰居播撒“正能量”。社區大力宣傳“小家”融入“大家”的故事,鼓勵社區居民參與公共事務,共同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80后”全職媽媽翟芳芳是社區活動的“鐵桿粉絲”。她經常帶著兩個孩子積極參加環境保護、家風宣講等活動。她說:“良好的家風給孩子們營造了健康成長的環境。”
開展家風評比,引導見賢思齊。青裕社區建立“家風流動紅旗”評比機制,出臺了《青裕社區“文明小區”流動紅旗管理辦法》。以居民小區為單位,通過“六看六比” 活動(看言傳身教比父母和藹、看勤儉持家比夫妻和睦、看孝老愛親比家庭和順、看互幫互助比鄰里和睦、看干凈整潔比環境和美、看民約風氣比社會和諧),按照“自己推薦―居民推選―社區評選”的形式每季度頒發流動紅旗,充分展現社區優良家庭的風采。
營造文化氛圍,家風潤物無聲。社區設立“好家風”專題書區,在小區宣傳欄、樓棟電梯間等醒目位置設置圖文并茂的家風宣傳畫,倡導社區黨員干部和居民群眾重視家風、遵守家規、踐行家教。景潤公園打造“經典永續”“時代楷模”“家在青裕”3個主題的文化長廊,讓社區居民在休閑中接受優秀家風的熏陶。社區自創《家在青裕》社區月刊,開設“善小大愛”“我的家風家訓故事”“古代先賢家規家訓”等欄目,宣傳“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廉潔家庭”的家風故事,傳播優良家風。
深化自治協商?締結文明家約
居民“唱主角”,議出家風內涵。青裕社區通過召開民情懇談會,讓居民達成社區家風建設共識。在議事協商中,居民一致認為,好家風始于善言善行,要從個人、家庭做起,弘揚傳統美德、踐行社會公德。經過居民集思廣益,最終提煉出青裕社區家風文化的核心內容——“五道一情懷”(孝悌之道、勤儉之道、誠信之道、仁德之道、和合之道、家國情懷),讓社區群眾和黨員干部努力有方向、遵循有標準、踐行有尺度。此外,居民們還共同訂立了《“八要”“八不”社區居民公約》,約出社風民風規范、約出鄰里自理自律、約出鄰里守望相助。
分類征集建議,找準工作切入點。青裕社區成立 “好家風促進會”,作為社區弘揚優秀家風工作的牽頭主體。“好家風促進會”根據年齡階段和愛好特點將居民細分為兒童、中青年、老年、文化傳承4個小組,分類開展“好家風”建設課題研究。同時,工作人員多渠道、多途徑、多方位了解社區居民意見,傾聽社區居民建議。
打造家風學堂,共探建設路徑。青裕社區在2020年揭牌成立以“家風教育”為主題的社區“家風學堂”。由社區、物業、居民代表骨干評選出黨員代表和居民代表,來到“家風學堂”和大家分享如何傳承優良家風家訓。社區從社會各界聘請優秀人才到“家風學堂”授課,所推出的“隔代教育”等宣講內容既貼近生活實際又富有正能量,受到了居民的廣泛好評。
開展多彩服務?凝聚共治合力
聚焦嵌入式服務,打造便民服務圈。青裕社區依托黨群服務中心,用活各類閑置場所,開展“親民化改造”,在社區嵌入養老托育、家政便民、健康服務、體育健身、文化休閑等服務,建設400平方米的綜合文化服務中心、300平方米的羽毛球館和乒乓球館、200平方米的傳統文化體驗館、400平方米的老年活動室,以及設施完備的“兒童之家”、活動廣場等場所,實現社區服務百花齊放,讓居民享用服務“推門就進、抬腿就到”。
落實“三微”治理,發展“楓橋經驗”。“三微”是民情微觀察、政策微宣傳、瑣事微調解。青裕社區以群眾需求為立足點,圍繞矛盾糾紛、信訪訴求、安全生產等主題,通過入戶走訪、群眾來電來訪等方式,聚焦居民困難與訴求,做到民有所呼,必有回應。社區微信公眾號、樓院微信群按時發布政策法規、衛生健康、科普知識、文體活動等信息,保障公眾知情權。社區網格志愿者常態化開展法律知識宣講、心理輔導進小區等活動,滿足轄區居民多樣化生活需求。社區整合下沉單位及社區自組織的調解力量,發掘“法律能人”,培育調解、法律相關的志愿服務隊,幫助居民解決問題。形成“網格員+調解員”的調解模式,充分運用青云街道隱蔽問題有人發現、遇到問題有人反映、受理問題有人解決的“三有”心理疏導解紛工作法,提升治理效能。
探索“五社”聯動,開展“五老”服務。青裕社區是一個老年人聚居的社區,為解決居民養老大事,社區引入社會工作專業力量,積極與高校聯動,挖掘社區能人,開展公益行動,促進居民幸福養老。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圍繞“老有所醫、老有所養、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五大為老服務主題,按照“摸需求、抓陣地、謀活動、聚提案”的工作步驟,通過聯動社區自組織、轄區高校及共建單位等多方力量,發起“五老服務公益提案”,逐步打通社區精準養老服務。截至目前,已開展問需共創會10余次及“一對一”入戶走訪30余次,收集整理“五老”需求200余條,通過聯動3支“五老”服務自組織和2個高校團隊開展“五老”服務,服務受益老年人200余人,輻射影響居民超過1000人。
(責編:羅昕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