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來,江蘇省無錫市創新實施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群服務陣地“三優”煥新工程,按照優布局、優服務、優場景“三優”目標,進一步優化陣地布局、提升配套服務、打造友好場景,持續打造廣覆蓋、多層次、實用化的暖“新”友好黨群服務陣地體系。
優化布局 完善陣地網絡
無錫市綜合考慮區位特點、人群特征、服務半徑等因素,按照“提升一批、新建一批、調整一批”的原則,持續完善綜合性黨群服務中心、區域黨建工作站、服務網點站點三級陣地服務矩陣。
改造優化提升一批。針對場所年久失修、設施老舊破損、服務功能不全的陣地,及時從空間布局、服務功能、設施設備、導視標識等方面進行提檔升級,推動陣地舊貌換新顏。市交通運輸行業黨委深化大貨車司機“紅色加油站”建設,推動道路貨運行業1個市級黨群服務中心、3個區級分中心和19個司機驛站全面升級。
聚合資源新建一批。堅持“群體在哪里、陣地就建在哪里”,利用大數據分析新就業群體奔跑“熱力圖”,動態掌握分布集聚情況,整合工會驛站、小區黨群服務驛站、商務樓宇空間等各類空間資源,新建市級網約車司機黨群服務中心、“騎聚e堂”零工驛站、騎手“助餐中心”、暖“新”藥事驛站等各類陣地74個,不斷延伸服務觸角。
全面評估調整一批。常態化開展看布局、看功能、看作用、問意見“三看一問”工作,對全市967個暖“新”驛站和行業黨群服務中心進行綜合評估,及時調整撤并建設不到位、使用率不高、作用發揮不明顯且運維困難的陣地,拆除標識標牌,切實為基層減負“瘦身”。
優化功能 明確建設要求
無錫市堅持“需求是什么便提供什么服務”,分類明確暖“新”驛站建設標準、行業黨群服務中心服務清單和友好陣地建設指引等,引導基層按圖索驥、群眾按需點單。
基本設施明標準。按照有休息桌椅、有飲水設備、有手機充電插座、有應急藥箱等“十有”目標,推動全市暖“新”驛站配齊配足服務設施,滿足新就業群體累能歇腳、渴能喝水、飯能加熱等普遍需求。
特色服務提內涵。發布新就業群體黨群服務陣地《特色服務建議清單》,圍繞黨群服務、生活服務、政務綜合服務3方面,指導全市綜合性黨群服務中心、區域黨建工作站等陣地結合實際增設便民服務區、智能政務區、就業指導區等功能區域,探索提供政策宣傳、學習教育、業務辦理、創業指導、子女托育等特色服務,力爭實現大門敞開、群眾常來、服務常在。
友好陣地繪指引。按照“設施友好”“環境友好”“發展友好”“生活友好”等建設理念,制定《友好城區建設指引》,針對街區(商圈)、園區、小區、樓宇等不同建設場景,推出設置“友好指引”、打造“友好設施”、提供惠“新”服務、融入基層治理等18條建設細則,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豐富建設內涵,形成特色鮮明、形式多元的新就業群體關愛凝聚工作模式。
優化場景 建設“友好城區”
推進新就業群體“友好城區”“雙十雙百”計劃,通過在全市打造10個“友好街區(商圈)”、10個“友好園區”、100個“友好小區”、100個“友好樓宇”,加快構建與新就業群體雙向奔赴的多元“友好生態”,為無錫打造最具幸福感城市增添暖“新”底色。
服務陣地由場所式向場景式轉型。聚焦提升新就業群體職業便利度,進一步完善樓棟標識信息、末端配送設施、停車充電區域等設施要素,將服務內容延伸嵌入新就業群體工作環境,不斷擴大友好關愛版圖,有效解決進門難、尋路難、停車難等問題。服務資源由分散型向集成型轉化。打造“1+3+N”黨群聯建模式,依托街道“大工委”等區域性黨建平臺,發揮工青婦等群團組織橋梁紐帶作用,集聚各類社會資源力量,推動陣地串聯、資源共享、服務融合,推進“友好商戶聯盟”建設,推出“暖‘新’套餐”“愛心義剪”“健康義診”等“醫食駐行”服務,打造全方位、開放式、集成化服務綜合體。
服務內容由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聚焦新就業群體多元訴求,實施“關愛基金”“友好醫院”“助新成才”“新語心愿”等關愛服務項目,在社會保障、技能提升、職業轉型、就醫就學等方面提供一攬子服務,不斷提升服務能級,拓展服務廣度和深度,推廣“兼職網格員”“園區合伙人”等做法,引導新就業群體發揮職業優勢,積極參與基層治理,達成“雙向友好”社會共識,持續增強社會認同感和城市歸屬感。
(江蘇省無錫市委社會工作部、市委“兩新”工委供稿)
(責編:羅昕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