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高度關注新業態發展,堅持網上網下結合,做好新就業群體的思想引導和凝聚服務工作。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魚峰區緊盯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的新形勢新要求,以“三新”行動(凝“新”、暖“新”、強“新”),把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積極探索新就業群體參與基層治理的新路徑。
凝“新”聚力 活躍地帶變堅強堡壘
健全工作體系。魚峰區構建黨委負總責、“兩新”工委牽頭抓總、行業部門各負其責、街道社區兜底治理的新業態黨建工作體系,推動交通運輸、市場監管等行業管理部門擔責履職、發揮作用,確保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有人抓、統得起、管得好。
壓實工作責任。出臺魚峰區《“紅領魚峰·暖新行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方案》,細化行業主管部門職責,建立健全綜合協調、分工負責、定期研判、督促指導的運行制度,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專題研究部署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分析解決問題,形成黨建工作合力。
推進“兩個覆蓋”。大力推進“組織找黨員、黨員找組織”行動,對轄區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開展全覆蓋摸排,摸清新就業群體黨員底數,累計摸排新業態企業78家,新就業群體1309名,共組建黨組織17個。堅持組建與規范并舉,選派8名黨建指導員指導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打造自治區黨建工作示范點1個、市級星級黨組織7個。
暖“新”護航 “無處落腳”變“處處是家”
建設暖“新”驛站。依托商圈樓宇、工業園區、沿街寄遞網點、社區黨群活動中心、職工之家等陣地,因地制宜打造12個暖“新”驛站,配備休息桌椅、飲水機、空調、書刊柜(架)等設施設備,打造新就業群體服務矩陣。麒麟街道建設“麒行驛站”,提供臨時休息、飯菜加熱、智能充電、應急用藥、學習培訓等服務。
實施暖“新”行動。整合轄區企業、社區社會組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商戶等資源,編制服務新就業群體事項清單,升級“碼上服務”小程序,建立“點單式”服務機制,依托驛站廣泛開展“黨建帶群建·暖‘新’在行動”活動60余次,捐贈物資5萬元,累計服務群眾1.2萬余人次。白蓮街道打造“雷鋒超市”志愿服務項目,每月19日開展“雷鋒一條街”志愿活動,免費提供愛心餐、義診義剪、電器維修等服務項目。
架起連“新”橋梁。依托柳州市“我幫您”志愿服務品牌,協調市總工會、司法局、人社局、法院、廣西育才教育集團、柳州市民宇職業培訓學校等單位、社會組織力量,成立護“新”志愿服務隊,為新就業群體提供勞動糾紛調解、機動車交通事故處置、工會職工權益保障、反詐宣傳、學歷提升、就業指導等服務,通過訴前調解化解案件38件,為新就業群體挽回損失109萬余元。
強“新”促治 服務對象變共建伙伴
做好網格管理。組建“志愿服務隊”“紅色先鋒隊”“青年突擊隊”“應急保障隊”4支志愿服務隊伍,將430余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就近編入其服務區域所在的社區網格,通過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化身“流動哨兵”,在異常情況預警、突發事件直報、社情民意傳遞等方面積極發揮作用。天馬街道立足多民族聚居的實際,引導新就業群體擔當基層治理“流動網格員”,推動“治理對象”轉變為“治理力量”,助力建設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
協同處置難題。建立“發現問題—快速處置—結果反饋”機制,新就業群體通過“隨手拍”“社情報送”等方式助力基層治理,爭當“移動探頭”,主動參與志愿服務、文明宣傳、安全隱患排查、社區服務等工作。志愿服務隊共發現、上報占道經營、道路損毀、亂貼亂畫、飛線充電等問題2700余條(次),參加集體獻血、愛心送考等獻愛心活動38次。
實行積分獎勵。推行新就業群體參與基層治理積分獎勵制度,在“魚峰鄉村釘”“智慧e行”等程序上設置“積分兌換”模塊,實行“積分換實物”“積分換服務”獎勵,進一步激發新就業群體參與基層治理熱情。截至目前,累計審核發放積分18萬,兌換實物8000余件。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魚峰區委社會工作部供稿)
(責編:羅昕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