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海寧市馬橋街道豐收社區成立于2019年11月,地處融城入市的最前沿,也是馬橋街道成立的首個新型城市社區。豐收社區將居民需求作為治理服務的“風向標”,不斷深化黨建引領“五社聯動”機制,暢通多方參與共建共治渠道,積極探索社區治理的有效路徑。其中,由翡翠園小區業主們自主“眾籌”的兒童樂園開園并良好運營至今。本文以此民生舉措管窺豐收社區黨建引領“五社聯動”助力社區治理的實踐,力求提供可推廣、可借鑒的城市社區治理經驗。
居民“點單”提需求
“要是翡翠園小區里也有個兒童樂園就好了!從小區到社區向日葵小屋,要穿越兩個紅綠燈,路口車流量又大,帶娃過去太不方便了。”社區工作人員查閱居民意見箱時發現這條留言。隨后工作人員通過實地走訪、居民聯絡群等途徑對反饋的意見訴求進行核實。
豐收社區近幾年居民入住率大幅提升,社區內各小區學齡前兒童數量激增,而小區內原有的兒童游樂設施早已陳舊、破損且功能單一,業主們渴望完善小區兒童游樂設施,增設擴展公共親子活動空間。翡翠園小區作為豐收社區轄區內建成時間最久、居住人口最多的小區,上述問題和需求尤為突出。圍繞居民“點單”需求,豐收社區按其緊急程度進行優先次序排列,召集社區治理參與多方進行共商共議、共解難題。
社區“接單”解難題
在街道黨委的引領和大力支持下,豐收社區黨支部始終堅持思想上“與黨同心”、服務上“與民貼心”,面對社區居民關于兒童公共活動空間的需求,經社區黨支部指導和建議,由網格長、業主代表提議至小區業主委員會(以下簡稱業委會)后征求7幢居民樓全體業主意見,確定以居民眾籌的方式開啟翡翠兒童樂園煥新計劃。
豐收社區黨支部組織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居民代表、共建單位(市環境分局、市紅十字會)等召開議事協商會,通過黨建引領多方聯動,初步確定對翡翠園小區架空層區域進行微改造。豐收社區通過新增家門口的兒童樂園,提供暖心、貼心的社區服務打造兒童友好的城市生活空間。
考慮到黨員人數較少、組織勢能單薄,主動出擊發展區域化黨建聯建思路,豐收社區黨支部和轄區企業、社會組織進行黨建聯建、溝通協調,發揮組織優勢、凝聚合力,并逐漸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共同體,從而構建社區多維共治生態圈,讓社區居民切實感受到“高品質精治善治社區”帶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五社聯動”顯成效
為進一步建立社區治理創新機制,豐收社區積極聯動“五社”要素,深化和探索“五社聯動”治理范式。
“五社協商”齊發力。社區黨支部持續引領,整合社區內外資源,聯動包括社會工作站(室)、博愛叁陸伍社會服務站、藍心公益服務站等社會組織,同時鏈接轄區公益慈善資源,包括馬橋街道社區發展基金會、共建單位、社區能人志士等,組織各方議事協商,聽取各方意見建議,形成“五社聯動”促進社區治理機制,在多次商討后最終擬定小區架空層微改造項目具體實施方案,正式啟動翡翠兒童樂園煥新計劃。
“五社聯動”引“活水”。項目伊始,最關鍵的就是資金問題。在社區黨支部的指導和支持下,由社區黨員家庭牽頭,發動業主募捐,融合網格長、微網格長、樓道長和志愿者等力量,共籌集到項目啟動資金4900余元。與此同時,社區黨支部堅持以“惠居民群眾、助社區治理、襄慈善事業”為服務目標,申請到街道發展基金會資助的公益項目資金5萬元,用于完善小區兒童游樂設施、器材維修及場地養護等。街道社會工作站(室)的陣地、資源和已連續三年開展的兒童友好社區建設項目基礎,為站室聯動、資源鏈接和專業服務筑牢堅實根基。此外,共建單位、轄區企業等也積極參與翡翠兒童樂園煥新計劃實施過程,在方案設計、環保墻繪、物資捐贈(書架、收納箱等)中貢獻力量,激活了社區治理的“一池春水”。
黨建引領“五社聯動”有效打通了“黨政社企民”多方關系,推動形成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共同體。豐收社區的實踐表明,社區黨組織聯動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慈善資源、社區志愿者,成為促進社區發展與創新共治的重要治理結構和機制保障。
“社區善治”新樣板
社區居民是社區建設與治理的參與者、建設者和享有者,社區各項工作都要始終圍繞社區居民的根本利益和意愿展開,使他們樂心樂意、樂居樂治。兒童樂園怎么建、建好后如何使用,要通過居民議事會,引導居民全程參與,自主解決社區公共議題,提升和激發居民社區共同體意識。
翡翠兒童樂園的煥新,首先得益于小區業主們的強主體意識,通過自主、自發捐款,組建線上募捐群并以書面形式告知小區業主們,才得以順利開啟共商共議共籌共建翡翠兒童樂園煥新計劃。值得一提的是,小區內很多業主雖然家中并沒有幼兒,有的近些年可能也根本用不到兒童游樂設施,但都紛紛參與募捐行動,為小區兒童友好建設貢獻自己的綿薄力量。
在兒童樂園選址和設計階段,社區黨支部積極匯聚多方資源,鼓勵和引導更多的業主、居民主動表達,激發其對社區公共事務的主體意識和參與度。在施工建設階段,社區邀請微網格長、居民代表等群眾監督力量前往施工現場參觀,以確保項目的質量透明度。出于節約成本的考慮,積木墻和爬爬墊等都是由網格長、網格員和熱心居民一起完成組裝和安裝的。通過項目的推進和實施,提高了小區業主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引導其成為小區治理的參與者和受益者,促進小區兒童友好和社區治理創新,形塑社區善治力量共同體的雛形。
豐收社區探索黨建引領“五社聯動”模式,凝聚了多方參與社區治理合力,通過“眾籌”得以“煥新”兒童樂園,成功在“小空間”內做出兒童友好“大文章”。這是積極引導居民參與社區治理、貢獻個人智慧與力量的有效經驗,也是“五社聯動”參與社區治理效能的生動體現。
(作者分別為浙江省海寧市馬橋街道豐收社區黨支部書記、浙江省海寧市馬橋街道社會工作站項目社工、上海現代公益組織研究與評估中心項目研究員)
(責編:蔡夢達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