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服務“一老一小一困”為抓手,通過“半公益+市場化”“公益+低償”等多種合作模式,喚醒沉睡資源,盤活閑置空間,凝聚治理新合力,繪就社區“幸福圈”。
聚焦“老有所養” 托起幸福“夕陽紅”
阿拉善盟各街道、社區依托黨群服務中心打造升級現有活動場地、功能室,引進衛生院、旅行社、老年大學分校、老年志愿服務隊等多方力量,整合社會資源,提升社區為老服務能力和水平,以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的目標。
社區食堂讓老人安享幸福“食”光。各街道、社區通過鏈接轄區資源,開辦社區食堂,為老年人提供質優價廉的餐食服務;與愛心企業簽訂協議,免費為孤寡及殘疾老人提供健康營養餐食,解決轄區老年人吃飽吃好這一“關鍵小事”。
鏈接資源讓老人實現老有所樂。為豐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各街道、社區主動鏈接老年大學,邀請專業老師開設柔力球、聲樂、走秀等各類課程;結合春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為老年人量身定做各類志愿服務。阿拉善盟采取“半公益+市場化”運營模式引進旅行社,設立新型養老旅居康養項目,組織轄區內老年人、特殊困難群體開展周邊城市免費“一日游”公益活動。
多方協作讓老人晚年更有“醫”靠。各街道、社區通過整合轄區醫療機構、衛生服務中心、社會組織等資源,在轄區設立服務站點,定期為老年人開展義診、按摩、理療、健康宣講等活動,組織“醫生團隊”“義診小分隊”送醫上門,開展醫養簽約合作服務,健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綜合醫院之間的老年人緊急救治及快速轉診綠色通道,推動醫療衛生資源與養老服務深度融合,實現預防、治療、康復等全方位健康管理,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
聚焦“小有所育” 用心呵護“花骨朵”
阿拉善盟積極開展兒童友好社區創建,轄區內雙職工家庭、婦女兒童多的街道、社區,積極探索社區治理創新模式,讓少年兒童在安全、可靠、友好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拓展活動空間。各街道、社區以兒童需求為導向,打造以兒童友好為主題的活動空間,包含兒童閱覽室、兒童活動室、兒童科普室等;廣泛收集轄區少年兒童的“微心愿”,制定“需求清單”,精準化開展活動;通過引入文化書院、名師書畫室、啟智教育中心等多方力量參與,開設寒暑假“微課堂”;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整合多方資源,為少年兒童量身定制假期體驗式教育活動;鼓勵轄區少年兒童參與社區事務,打造兒童友好社區。
搭建聯動平臺。各街道、社區積極引入公益服務,招募高校志愿者,以社區青少年多維陣地為核心樞紐,實現活動聯辦、陣地聯用、隊伍聯動,加強家、校、社區三方協作;定期邀請專家走進社區,打造家長學校、親子公益課堂等,建立“學校教導——家庭引導——社區疏導”三位一體的家庭教育服務體系。
優化育人模式。阿拉善盟依托公共圖書館資源,聯合盟內大型輔導機構,組建優質研學陣地,打造阿拉善盟圖書館分館研學陣地、“云上科普”社區科普陣地,鏈接中孚文化書院等優質教育資源,以培養轄區青少年及兒童的讀書興趣、研學能力為出發點,開設相關公益課堂,舉辦“悅分享·越有趣”世界讀書日、“book”思議——南環街道世界讀書日、阿拉善首屆中國經典公益研習班等活動。
聚焦“困有所扶” 織密民生“保障網”
阿拉善盟聚焦流動人口、貧困人口、季節性靈活就業人員等特殊群體,廣泛聯動相關社會資源,以多元化、精細化社區服務提升民生服務效能。
把困有所助落到實處。阿拉善盟建立困境人群主動發現機制,為困境人群提供更有速度、更有溫度的救助服務,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實現及時發現、快速響應。針對特殊個案問題,一人一策,全方位掌握困境人群主體及家庭的詳細情況,做到精準為其提供生活救助、醫療救治、心理干預、司法救助、臨時監護等服務,及時排除風險隱患。
把難有所幫落到深處。阿拉善盟深挖轄區內有精力、有意愿、有擔當、有愛心的居民骨干,構建完善社會救助志愿服務庫,引導公益慈善資源通過“活動共辦+服務共做+陣地共用+成果共享”的方式,對困境人群開展探訪關愛、打掃衛生、文化傳承等系列活動,打造“我幫你·善益+”志愿服務品牌,引導其為低保對象等提供服務。阿左旗南環街道梅桂苑社區、布古圖社區鏈接殘聯、黃手環志愿服務隊,充分發揮社會救助志愿服務隊的“鄰里效應”,增強困難群眾的參與感和獲得感。
把弱有所扶落到細處。阿拉善盟充分考慮困境人群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多元化的培訓,整合轄區各類資源,為困難群體提供心理疏導、資源鏈接、能力提升、社會融入等服務,進一步激發困難群體的內在動力,通過構建長效機制有效阻斷困境的代際傳遞,積極開展針對困境人群的心理救助和就業技能培訓服務,增強他們應對困境的能力,助力他們重新融入社會。阿左旗南環街道學苑東社區引進金麟職業技術培訓學校,建立合作機制,義務為轄區就業困難群體提供電子商務、面點烘焙等技能培訓和再就業的機會,提供一對一的就業援助。滿都拉社區引進阿左旗全能小助手家政公司創立“母嬰保健知識課堂”,既有針對性地滿足了轄區居民的迫切需求,也實現了轄區就業困難群體在“家門口就業”。
(作者單位為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委社會工作部)
(責編:蔡夢達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