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從加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出發,圍繞“匯聚社會資源 共議基層治理”主題探索創新,堅持黨建引領、整合各方資源、夯實網格治理、回應群眾關切,持續增強基層治理效能,構建起具有廣陽特色的基層治理格局。
堅持黨建引領 構建多方參與新格局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現的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理念,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不僅是基層黨組織的“獨角戲”,也是多方力量的“大合唱”。
為匯聚起多方力量參與基層治理,廣陽區結合工作實際,研究制定《廣陽區匯聚社會資源助力網格治理的若干措施(試行)》(以下簡稱《措施》),從鼓勵非公企業參與網格治理、激活“兩新”組織和新就業群體力量、打造“社會工作+志愿服務+社區”新模式、加強專家人才智力成果運用、推進網格治理信息化建設、加大對網格員激勵力度六個方面著手,搭建多元化治理平臺,建立適當的激勵機制,激發各界參與網格治理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提升基層網格員的工作熱情。
《措施》實施以來,拓寬了各界參與社會治理的方式路徑,推動“治理對象”成為“治理力量”,加強社會基層綜合治理,取得初步成效。如廊坊鑫達順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成立專項基金扶持困難員工,為解決轄區內居民就業困難問題貢獻力量;廊坊寓誠物業公司以加強“社區+物業”黨建聯建為抓手,成立紅色物業黨支部,積極動員社區黨員、業委會成員,依托黨群服務中心陣地,形成“小區黨組織+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居民群眾”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推動基層黨建工作與物業服務有機融合,不斷提升社區治理效能。目前,逸錦家苑社工站、喜及辰養老服務公司、騎手協會、廣安醫院等企業和組織積極參與基層治理,為基層治理工作增添了智慧和動力。
夯實網格治理 暢通基層治理微循環
廣陽區深入學習借鑒“楓橋經驗”,積極整合網格力量、攻堅治理難點、拓展服務模式,形成了具有廣陽特色網格化治理機制,基本實現了“小事不出村(社區)、大事不出鎮(街道)、難事不出廣陽”。
一方面,增設“微網格”,讓功能更精準。在原有基礎網格上,按照“小區內、小區外、村址內、村址外”進一步細化“微網格”。其中小區內和村址內主要是服務居民、化解糾紛等工作,小區外和村址外主要是企業安全生產、消防、大氣治理、耕地保護、違建、火點巡查等工作。截至目前,全區共有城區“微網格”1503個、農村“微網格”735個。
另一方面,充實網格員力量,讓末梢變前哨。由社區(村)“兩委”成員擔任專職網格員,在做好社區和村內日常工作的基礎上,緊盯社區和村外企業安全生產、大氣治理、耕地保護、違建、火點等。在城區,由網格黨小組組織優秀黨員、居民代表、物業服務企業骨干等擔任兼職網格員;在農村,吸納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紅白事“總理”、村民代表等擔任兼職網格員,協助專職網格員開展工作。截至目前,已配置城區專職網格員534人、兼職網格員3792人;農村專職網格員387人、兼職網格員1533人。
把握群眾關切??搭建服務群眾連心橋
根據群眾需求,廣陽區通過整合便利店、藥店、快遞公司等與群眾息息相關的服務資源,有針對性地引導基層及各類組織開展服務活動,方便居民生活。如新源道街道針對老年居民較多的特點,開設“助老直通車”,構建“五送五服務”項目,涵蓋送餐、送醫、送貨、送急、送便捷,以及政務、家政、醫療保健、志愿服務、法律援助等服務內容。
廣陽區堅持把新就業群體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充分激發新就業群體“民情前哨”“流動探頭”力量,引導廣大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等新就業群體到社區報到,通過網格小事“隨手助”、安全隱患“隨手拍”、政策宣傳“隨手派”、送貨“隨手清”等方式直報公共設施損壞、城市安全隱患等線索68條,同時傳遞黨組織的關心關懷,成立“廣陽區騎手協會”,建好、用好全區85家“暖心驛站”、1個“司機之家”,為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網約車司機提供避暑取暖、歇腳充電、飲水就餐等暖心服務,切實促進雙向融合、雙向服務。
通過整合轄區律所資源,落實“一村(社區)網格一法律顧問”制度,為各社區(村)配備專業律師,參與基層矛盾糾紛化解,傾心傾力傾情辦好涉及群眾利益的“案件”,通過法理情的融合,做好基層矛盾糾紛調解工作,以實現政府治理、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通過整合志愿服務資源,組建各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建立起1支總隊、9支支隊、160余支大隊,廣泛開展“生態環保、孝老愛親、文藝演出”等志愿服務,平均每年活動近6000次,涌現出了馨境界社區“溫馨3+6+1”、金橋社區“星火初心幫幫團”等一批志愿服務品牌。
匯聚社會資源共議基層治理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廣陽區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推動黨建工作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相互促進。
(作者單位為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委社會工作部)
(責編:蔡夢達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