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發揮廣大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以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為根本,江蘇省徐州市云龍區漢風街道昆侖社區黨委主動搭建服務平臺,創建“七彩云先鋒”功能型黨組織,構建“舒心、省心、暖心、安心、放心”的幸福共同體,掀起了“黨員在身邊、溫暖千萬家”為群眾辦實事的新熱潮。
筑牢“一個堡壘” 織密服務“一張網”
昆侖社區黨委聚焦社區治理力量薄弱、在職黨員作用難發揮的實際,找準切入點。
筑強堡壘增強組織力。對居住在轄區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在職黨員進行全面摸底、登記造冊,根據社區實際、群眾需求,組建“七彩云先鋒”功能型黨組織,著力構建“社區黨委——功能型黨支部——網格黨小組”的組織運行架構,真正做到把在職黨員“找出來”“攏起來”,全力推動各方力量下沉基層一線,進一步強化了基層治理力量和黨員作用的有效發揮。
聚焦“三緣”提升凝聚力。根據小區黨員人數、住宅樓分布等情況,以“業緣、趣緣、地緣”為依托,圍繞發揮在職黨員的專業特長、興趣愛好、崗位職能優勢,組建紅色黨建指導、綠色環境提升、橙色困難幫扶、藍色就業創業、紫色平安守護、黃色便民服務、青色社務協調7個功能型黨支部,為社區和群眾打造各類專業化黨員先鋒服務隊。
抓實清單激發服務力。建立“群眾點單、支部派單、黨員接單”的“三單”機制,通過抓實居民“需求清單”、功能型黨支部的“資源清單”、在職黨員的“領辦清單”,400多名在職黨員主動接單、對單銷號,把服務全面滲透到小區內、網格上、樓道里、居民家,當好群眾主心骨、引領者、貼心人。2024年以來,在職黨員主動認領架空層改造、舉辦青年夜校、關愛空巢老人等項目10余個。
堅持“三個融合” 把握服務“主基調”
昆侖社區黨委著眼可持續辦實事、接地氣找落腳點,讓群眾在家門口全天候看得到黨員、找得到組織。
堅持組織引導和自愿參與相融合。通過召開動員會、下發“一封信”、網格微信群宣傳、活動發布等形式,發動居住在本轄區的機關、“兩新”組織、企事業單位黨員參與志愿服務活動,以點帶面擴大黨員志愿服務輻射范圍。截至目前,已有420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累計策劃組織系列活動35次,參與志愿服務活動1800余人次。
堅持統一行動和分散活動相融合。依托文明城市創建、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等活動,社區黨委統一組織在職黨員集中行動18次。同時,7個功能型黨支部積極了解群眾訴求,開展因地制宜、富有特色的志愿“微”活動71次,通過“智慧云社區”等應用場景,對在職黨員的基本信息和社區的實際需求進行智能匹配,積極構建服務“一鍵響應”網絡,縮小了服務半徑。
堅持各有所長和注重實效相融合。引導在職黨員在社區服務中立足本職崗位、發揮特長優勢,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七彩云先鋒”功能型黨組織創新開展“輪值式”“管家式”“不打烊”式服務,建立了聯合社區黨委、功能型黨支部、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共建單位及社會組織“紅管家五方聯盟”,建立了5個小區先鋒驛站,通過開展“彭城議事會”“民生月月談”等活動,在職黨員進行把脈會診,提出對策建議,共解決小區居民“停車難”等難題30余個。
圍繞“四+服務” 拓展服務“新路徑”
昆侖社區黨委聚焦居民群眾需要什么、功能型黨支部能做什么,找準發力點。
開展“領辦+協作”集中服務。圍繞階段性中心工作和重點任務,緊盯社區建設和群眾普遍反映的問題,整合已有的志愿服務工作、“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等,探索“功能型黨支部領辦、共建單位聯辦、在職黨員協辦”模式,有針對性地開展系列主題活動10余次,解決了社區經費緊張、人手不足、力量薄弱等難點問題。
推行“常態+長效”日常服務。引導在職黨員參與文明創建、衛生整治、矛盾調解、治安巡邏等志愿服務50余次,重點圍繞社區空巢老人、困境兒童等特殊群體,經常性開展關愛幫扶“暖心行動”,鼓勵在職黨員與特殊群體“結親連心”,常態化幫扶解困。
提供“組團+定制”專業服務。整合社區內部資源,鼓勵支持具備教育、醫護、法律、心理、藝術、養老、育嬰等專業知識技能和取得相應資格的在職黨員,開展專業化、組團式服務,連續舉辦“先鋒公益集市”8場,社區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以接受優質服務。
實施“培訓+演練”應急服務。建立“六有”黨員應急動員發揮作用機制,圍繞“手上有隊伍、調度有平臺、應急有預案、平時有演練、戰時有行動、奉獻有激勵”六個方面同步發力,讓黨員在應急動員中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同時,建立平穩轉換制度和應急響應機制,加強日常應急培訓和實戰演練,累計開展培訓4次,實戰演練2次,動員廣大黨員在完成重大任務、抗擊自然災害、應對突發事件中沖鋒在前、快速響應、充實一線,就地轉化為突擊力量、攻堅力量。
(作者系江蘇省徐州市云龍區漢風街道昆侖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
(責編:蔡夢達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