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樓區是江蘇省南京市中心城區,區域內機關單位、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集中,躋身全國創新百強區前列。面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鼓樓區以黨建引領“五治”融合為抓手,持續加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將治理成效轉化為群眾看得見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抓牢“政治”引領 凝聚合力
鼓樓區積極探索“以人民為中心”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路徑,構建區域統籌、條塊協同、上下聯動、共建共享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格局。
健全黨建聯盟體系。整合吸納多方力量,形成組織共同體、行動共同體、治理共同體、先鋒共同體、發展共同體“五大共同體”,深化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運行機制,街道黨工委牽頭成立社區黨建聯席會和社區建設協調發展委員會,與駐區單位建立雙向服務清單。
健全基層組織體系。完善“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網格黨支部——紅色樓棟長”四級組織架構,推動服務和管理下沉網格,實現網格黨支部全覆蓋,形成“多網融合、一網統管”的綜合治理網格;健全快遞物流、外賣配送、網約出行等新業態黨的組織體系,實施“心新鼓樓”項目,加強對新就業群體的關心關愛,引導其融入基層治理。
健全紅色物業體系。實施“幸福鼓樓”紅色物業品質提升計劃,建立“紅色樓棟長零距離聯戶”工作機制,開展“物社聯動”,充分發揮“社區+業委會+物業”共建共治作用,實現全區1095個小區“有人管”。
抓實“自治”基礎 激發活力
從“做群眾工作”到“群眾做工作”,鼓樓區牢記“楓橋經驗”的初心,始終堅持居民在基層群眾自治中的主體地位,不斷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
開展社區議事協商。鞏固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創建成果,全區呈現“區域有特色、街街有品牌、社社有亮點”的多點支撐,形成社區理事制、云協商、協商邀約制、有一說一工作室、“2+2線上線下協商”等一批符合鼓樓實際的特色議事協商模式,有效解決老舊小區治理、老樓加裝電梯等民生關切的熱點難點問題。
積極破解“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除相關文件規定外,區級層面不再針對社區開展單獨考核和通報排名,不再設置“一票否決”事項;社區不作為屬地管理主體,不承擔行政執法、拆遷拆違、環境整治、城市管理、安全生產等事項的主體責任;社區臺賬只保留黨建和民生工作綜合臺賬,制定社區主體責任清單、協助辦理事項準入清單、負面事項清單指導目錄;開展“社區萬能章”專項治理,明確社區不再開具證明事項,清理規范部門延伸到社區的工作機構、加掛的各種牌子。
推行優秀社區工作法。依靠社區居民骨干、社區志愿者等組建社區社會組織,形成“幸福敲敲門”、“鄰里幫”云治理平臺等創新服務模式,提煉“芯+治理”“有一說一”等社區優秀工作法。如新門口社區以“芯+治理”工作法為引領,帶領自管小區負責人、黨員志愿者和居民代表等參與“居民輪值”,協助接待來訪居民、開展治安巡邏、協調矛盾糾紛、主持議事協商。
抓好“法治”保障 穩固定力
鼓樓區堅持全鏈條發力,將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融入依法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過程中。
積極整合法治力量。將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信訪接待中心、矛盾糾紛調處中心、訴訟服務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行政爭議調解中心融合建設,打包各項法律服務,讓群眾少跑腿就能享受到“一條龍”的法律服務。
持續壯大法治隊伍力量。加強和規范社區法律顧問工作,一體化推進社區“法律明白人”隊伍“建、管、育、用”建設;吸納專職網格員、微網格員、平安志愿者、“五老人員”等力量,鏈接心理咨詢師、婚姻家庭指導師等專業隊伍,引導各方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法律服務。
系統推進綜合執法改革。制定街道職責、行政權力事項、公共服務事項和綜合行政檢查事項等4張清單,厘清區、街道職責邊界等問題;統籌審批服務和綜合執法權,將84項行政處罰權和9項審批服務權限賦予街道,社區96項政務事項全部移交街道。
抓深“德治”根本 培塑內力
鼓樓區堅持以德治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道德強音,涵養守望相助、崇德向善的社區人文精神。
構建德育隊伍。發揮“文明骨干”的“傳幫帶”作用,動員黨員干部、“五老”人員到社區志愿服務站“報到”,在家風傳承、社區治理中發揮積極作用;發動全區200余名退休教師、退休干部、道德模范等組成區街社 “三級大講堂”思想道德教育講師團,通過“點單”授課方式,走進各社區開展思想道德、法制、家風等教育。
強化德治引導。完善居民公約,在社區開展弘揚好家風主題活動,開設鼓樓區“線上好人館”,組織“最美家庭”“道德模范”等評選活動,發揮“老姜工作室”“孝友之家”等社區社會組織作用,打造鄰里互助的美好氛圍,樹立良好社會風尚。
開展特色志愿服務。發揮轄區教育、醫療、科技等領域的單位和人才資源稟賦優勢,積極動員駐區單位、社區居民和青年學生參與志愿服務;圍繞扶危濟困、助孤助殘、社區治理等內容,培育各類志愿者隊伍1000余個,先后打造“紫藤花志愿服務隊”“郭慶云工作室”等志愿服務隊,其中“青春志部落”“南星護苗”等志愿服務項目獲評國家級、省市級榮譽;動員愛心單位、志愿者參與實施“微幸福工程”。
抓強“智治”支撐 強化推力
鼓樓區秉持“群眾需要什么,社區就做什么”的服務理念,積極推進社區信息化建設,以科技手段實現基層治理智能化和精細化。
建立區街兩級“城市數字化治理中心”。建立城市運行“一網統管”,打造了融數據共享、數據治理、協同處置和聯動指揮于一體的城市數字治理平臺,實現一網整合數據、一屏能觀全局、一體聯動指揮、一線解決問題;運用該平臺自動識別、智能分撥等能力,實現了“智能水表關愛守護行動”場景全流程自動跟蹤。
開發“社區工作者數字化管理平臺”。全方位歸集社區工作者基本情況及年度考核、教育培訓、考核獎勵、群眾走訪等信息數據,全程記錄社區工作者入職、調動、培訓、考核情況,實現社區工作者職業生涯全周期數字化管理,為高效開展社區工作者培訓需求、后備力量培養等提供決策依據。
全力加強“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動“大廳實體端、智能手機端、自助服務端”三端融合,實現由“群眾跑腿”到“數據跑路”;同時,政務服務“一張網”延伸至120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推行綜合受理、全科服務,90項便民服務事項能夠在各社區通辦,讓群眾在家門口辦成事。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鼓樓區委社會工作部部長)
(責編:蔡夢達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