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遵義市委社會工作部始終將紅色文化與志愿精神緊密結合,聚力打造以“紅色圣地·遵道行義”為內涵的志愿服務文化品牌,加快推動形成特色鮮明的志愿服務文化體系。
聚焦重要時間節點和場所??讓志愿服務活起來
推動重要場所的志愿服務活動常態化。在暑期旅游旺季,緊緊圍繞“便民利民、應急救援、文明實踐、大型活動、宣傳推廣、對外傳播”六大服務,統籌協調開展全市暑期旅游志愿服務工作,全面構建“處處是旅游環境,人人是旅游形象”的良好格局。在“一場三站”、高速公路服務區、收費站出口、景區景點、游客聚集街區等重要位置設置旅游志愿服務崗(站、點)1333個,招募、發動旅游服務志愿者1.7萬余人,組建旅游志愿服務隊伍54支,開展志愿者知識、業務培訓854場次,共計服務游客、群眾181.8萬人次。志愿服務的社會影響力得到進一步提升,紅城遵義的良好形象得到進一步展示。
抓好重要時間節點主題志愿服務活動。圍繞紀念遵義會議90周年、暑期旅游、重陽節、國慶節等重要時間節點,積極組織志愿者開展文明勸導、文明旅游、現場解說、文藝匯演等志愿服務活動。2024年國慶期間,遵義市志愿服務聯合會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為契機,組織青年志愿服務隊及遵義會議會址志愿服務隊、巡河志愿服務隊、巡山志愿服務隊在紅花崗區老城周邊及遵義會議紀念館內外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
聚焦群眾需求??讓志愿服務實起來
將志愿服務內容與社會熱點、群眾需求緊密結合,優化服務內容和方式,確保志愿服務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在桐梓縣“村晚”活動期間,縣委社會工作部、桐梓縣社工和志愿服務聯合會通過線上線下宣傳招募和系統性培訓,專項招募2000余名志愿者,為桐梓“村晚”增添志愿者的青春力量。
按照“摸清底數、掌握需求、辦好實事”的原則,市委社會工作部部長、分管副部長分組帶隊,采取下基層走訪調研、訪談交流等方式,深入村(社區)、行業協會商會、“兩企三新”、志愿服務組織了解群眾實際需求和期望,了解基層志愿服務工作情況,督促指導各志愿服務組織、志愿服務隊伍設計符合群眾需求、貼近群眾需要的志愿服務內容,服務好群眾“最后一公里”。仁懷市組織志愿者攜手社會工作者針對青少年群體,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開展壓力疏導、學業輔導等志愿服務活動,幫助未成年人解決生活和學習遇到的困難,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奉獻智慧和力量;組織280名賽事服務志愿者在2024(貴州·仁懷)布魯塞爾國際烈性酒大獎賽中以專業的技能為國內外評委、嘉賓提供熱情周到的翻譯、引導、禮儀、接機接站、會務服務等相關工作。匯川區上海路街道烏江恬苑社區堅持以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推動以“社區為平臺、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為支撐、社區社會組織為載體、社區志愿者為輔助、社會慈善資源為補充”的五社聯動機制,廣泛聯動多方力量參與社區治理,孵化培育民樂協會、巧手工作室等社區社會組織12家,精準服務“一老一小”;孵化組建“樓棟紅管家”、黨員先鋒、“鐵腳板”等志愿服務隊,開展各類志愿服務160余次。
聚焦品牌示范引領??讓志愿服務亮起來
通過評先樹優,激發志愿者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各縣(市、區)、市直各部門提前謀劃,對照志愿服務先進典型“4個100”評選標準,挖掘、儲備一批如正安縣“黨員跑跑”、市文聯“為愛黔行·遵義文藝公益行之百間大山里的音樂課堂”等優秀志愿服務項目,扶持一批如匯川區紅十字“三獻”志愿服務隊、湄潭縣“讓我來”志愿服務隊等優秀志愿服務組織、宣傳推廣一批如社區科普志愿者李世康、用愛剪出正能量的蔣德兵等優秀志愿者,推選8名優秀志愿者參加市委網信辦組織的“我眼中的遵義會議”網絡傳播主題活動,為紀念遵義會議召開90周年傳遞志愿精神。
注重志愿服務品牌的打造和推廣。大力實施志愿服務項目孵化培育、內容升級、要素提質、品牌擦亮的“四大行動”, 將社區作為志愿服務的主陣地、主場景,統籌黨群服務中心、志愿服務站、“五老”工作室等平臺,整合資源,打造志愿服務項目孵化基地,開展志愿服務標準化建設示范創建活動,實現志愿服務與基層治理、百姓生活深度融合,營造老百姓看得見的志愿服務溫馨港灣。全市圍繞“傳承紅色基因,講好遵義故事”主題,培育“茶館嗑子匠”“文明提調官”“童謠唱響新時代”“紅色跑跑”“紅色驛站”“名城先鋒·黨員義工”等志愿服務品牌。其中,遵義市南白中學“綠能生態雜貨鋪”志愿服務項目榮獲第七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金獎,遵義市紅十字虎鷹應急救援志愿服務隊“紅鷹守護·泳安百日”志愿服務項目榮獲首屆全國紅十字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銅獎,桐梓縣“童謠唱響新時代”志愿服務項目入選全國新時代志愿服務項目成果展,赤水市新時代“茶館嗑子匠”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在2024年4月中央電視臺播出的電視專題片《文明風盛新時代》中專題展播。
(貴州省遵義市委社會工作部供稿)
(責編:蔡夢達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