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 推動基層治理信息化建設
2024年以來,湖南省委社會工作部推動各地積極探索數字化在基層的運用,充分發揮“智治”在基層治理中的作用。
在鞏固基層“智”治基礎數據方面,省委社會工作部不斷抓實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信息系統建設,采取逐步推進、分步實施的方式,將完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信息系統數據作為統籌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的基礎性工作。
為加強基層“智”治隊伍建設,省委社會工作部專門印發文件并組織系統管理員進行業務培訓,核查完善村(居)委會基礎信息,做好社區工作者身份認定和信息確認工作,摸清其他在社區工作的專職人員數量。近日,省委社會工作部對229名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村(居)委會主任進行集中培訓,提升村(社區)干部運用信息化手段的能力,指導他們學習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做好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志愿服務、城鄉社區民主協商、“兩企三新”黨建工作。
為不斷抓實智能化場景應用,省委社會工作部推動村(社區)在民主決策網絡投票、城鄉社區民主協商、村(居)務公開、民主監督等工作中運用信息化手段拓寬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渠道。同時,推動村(社區)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養老、家政、托育等社區服務,不斷提升服務覆蓋面和可及性。
(蘇顯龍)
甘肅省山丹縣 “四鏈”聯動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甘肅省山丹縣聚焦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全力推動責任鏈、服務鏈、保障鏈、品牌鏈“四鏈”協同構建,持續提升治理效能。
“縱橫連接”夯實“責任鏈”,筑牢治理根基。調整完善全縣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領導協調機制,由縣委書記擔任總召集人,下設7個專項工作組,以專班推進、部門協同、聯動落實的方式,強化工作統籌與協同聯動。同時,建立健全社會工作統籌協調機制,進一步理順社區隸屬關系調整后民政、綜治、司法、基層政權等行政服務類事項的運行機制。此外,健全縣級領導抓鄉促村、包聯網格工作機制,深化拓展黨支部聯系點制度。
“融合互通”拉緊“服務鏈”,提升治理溫度。在農村落實“黨建引領、一網統管、常態走訪、定期說事、‘碼’上響應、接訴即辦”工作法,打造113個鄉村治理“全科網格”,建成296個“鄰里議事小院”,完善“接訴即辦”流程。在城市社區持續深化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20字”機制以及“社區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共建單位、在職黨員下沉社區,開展“六聯六式”服務,協商解決治理難題。
“強基固本”緊固“保障鏈”,激發治理活力。山丹縣實施村干部“雁陣培育”計劃,培養“頭雁”、儲備“強雁”,并為鄉村振興重點村、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點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著力解決基層干部人員緊缺問題。將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納入全縣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統籌推進。按照“每萬城鎮人口18名社區工作者”的配備標準,滿額配備社區工作者。
“創新引領”打造“品牌鏈”,增添治理成色。山丹縣大力推進“一社一品”基層黨建示范點創建工作,精心打造了新城、世博等6個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示范社區。同時,根據群眾需求,孵化了“送醫送藥送健康”“普法星期五”等一批志愿服務品牌。
(高偉)
浙江省淳安縣 啟動隊伍建設“薪火計劃”
浙江省淳安縣近日啟動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和志愿者隊伍建設“薪火計劃”。
“薪火計劃”包含六大工程,計劃用三年時間,創建10個“黨員+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志愿者”實訓基地,推選30名“薪火計劃”導師團成員,聚焦培育10個領域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和志愿者隊伍,培育60名服務和治理“尖兵”,高質量打造50個有影響力的基層志愿服務品牌。每年確定一批實訓學員,通過結對“傳幫帶”等方式,將治理與服務的工作經驗“薪火相傳”,并由導師團和實訓學員分組“領題破題”,形成實踐成效和理論成果,匯集10個相關典型示范案例。此外,淳安縣建立了實訓基地,與廣州應用科技學院簽署社會工作者培育合作協議,開展系列培育活動。
下一步,淳安縣將以“薪火計劃”為載體,聚焦生態環保、社區治理等重點領域,聚力專業發展、品牌塑造和治理創新,持續強化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和志愿者隊伍的培育和支持。
(鄭玉坤)
江西省吉安縣安塘鄉 構建農村網格化治理格局
江西省吉安縣安塘鄉深入推進“書記領航”行動,積極探索“黨建+紅色文化+基層治理”模式,依托“鄉黨委―村黨支部―網格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組織架構,通過科學劃分網格、提升隊伍素質、跟蹤問效到位、健全考評機制等舉措,明確網格員職責,織密為民“服務網格”,架起黨群“連心橋梁”,構建“345”農村基層網格化治理格局。2024年以來,安塘鄉累計開展政策宣傳活動80余場,化解大小矛盾糾紛120余起,幫代辦事項420余件,排查各類安全隱患60余處,推動基層治理提質增效。
安塘鄉依托網格陣地,由網格長召集網格員、黨員和群眾代表,在學習宣傳政策法規和紅色文化的同時,召開“紅色議事會”,收集社情民意。此外,安塘鄉積極實施紅色積分制工作,指導各村建立完善積分管理制度,引導群眾用行動換“紅色積分”,用“紅色積分”換生活用品,激發村民參與基層治理的熱情。
(涂森鑫 楊強強)
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金華街道 敲門找黨員 掛牌亮身份
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金華街道光彩商圈綜合黨委近日舉行了“共產黨員經營戶”授牌儀式。這是繼襄州區委組織部、襄州區委社會工作部在光彩商圈開展“敲門找黨員”行動后實施的又一新舉措,旨在通過黨員亮身份,促使其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自覺接受監督,從而進一步規范經營行為,促進市場健康發展。
光彩商圈是集家裝建材、家具裝飾批發零售、居住、餐飲和辦公于一體的綜合性商圈,匯聚企業212個、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4家、個體工商戶5500多家,商戶總人數超過1.5萬人,外來務工人員和流動人員多。為滿足商戶和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構建和諧宜居的社區環境,進一步增強社區治理能力,2024年6月,光彩商圈綜合黨委正式成立。為了摸清商戶經營情況和黨員、黨組織情況,商圈黨委開展“敲門行動”,一方面把黨員“找”出來,成立了首個光彩商圈流動黨員黨支部;另一方面聽取商戶意見建議,更好地為商戶服務。
為了發揮商戶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增強黨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誠信守法經營意識,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光彩商圈綜合黨委與云灣社區黨委經協商,對首批商戶黨員實施掛牌行動。
(葉玉龍 王慧平)
(責編:金一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