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新業態經濟的持續發展,江蘇省啟東市新就業群體數量逐年上升,已成為城市發展過程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新就業群體具有工作方式靈活、流動性強、人員分散、歸屬感低等特點,做好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是基層黨建的新課題、新任務。啟東市以全市社會工作“五聚五新”系統工程為統領,堅持破難點、抓提升、創品牌,重點實施新就業群體黨建攻堅行動,持續加強對新就業群體的政治引領和服務管理,激活新就業群體參與基層治理的“新”動能。
深化“兩個覆蓋”,增強主體意識
擴大黨的組織覆蓋。突破依托企業架構的傳統模式,結合新就業群體“人數眾多、分布廣泛、流動性大”的職業特點,采用“雙線排查法”(行業主管部門從新就業群體中找黨員、區鎮和街道從黨員中找新就業群體人員)常態化開展黨員摸排工作,大力實施新就業群體“531”黨員發展計劃(每年在新就業群體中發展50名入黨積極分子、30名發展對象、10名預備黨員),不斷壯大新就業群體黨員隊伍,推動符合條件的新業態企業黨組織應建盡建。健全完善“雙聯”機制(行業主管部門分管責任人聯系新業態企業,行業主管部門機關黨組織與新業態企業黨組織聯建),推動新業態企業黨建和生產經營互融互促。推進黨的工作覆蓋。對于暫不具備黨組織組建條件的,積極探索區域聯建、行業統建、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先行建立群團組織等方式,實現黨的工作先行覆蓋,努力將新就業群體納入基層黨建工作體系,增強其黨員意識、組織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深化機制創新,豐富平臺載體
建立服務網格體系。在全面摸排調研、社區報到和新業態企業推薦的基礎上,優先選聘新就業群體擔任兼職網格員。探索建立數字化治理平臺,支持和保障社區兼職網格員發揮作用。快遞員、外賣配送員可協助社區老人和殘障人士解決代買代辦、垃圾處理等問題,也可以作為社情信息收集員,收集關于停車秩序、垃圾分類和商業街店鋪裝修等社情信息;網約車司機可通過網約車內宣傳冊,將反詐騙和節假日安全提醒等宣傳資料送達居民手中;貨車司機等群體可在臺風等自然災害或突發公共事件中,協助街道和社區開展搶險救災、物資保障等工作。健全供需對接機制。通過深入調研,梳理居民服務需求,分類建立需求目錄并向社會公布。各街道和社區及各類新業態企業分別組織轄區內新就業群體,根據個人職業特點認領服務事項,促進供需雙方互聯互通。積極探索依托數字化治理平臺,開發新就業群體助力基層治理功能模塊,實現實名注冊、認領治理項目,提升新就業群體“線上”融入基層治理的參與度。突出黨員示范引領。通過“黨建+”形式,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依托主題黨日開展“文明騎手”“愛心網約車隊”等系列活動,通過黨員帶動骨干、骨干帶動隊伍,激發新就業群體黨員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統籌協調新業態企業黨組織與社區黨組織結對共建,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問題共商,推動新業態企業發展與社區治理良性互動。
深化主體培育,提升能力水平
理論知識提升方面,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加強基層治理常識和知識普及。線下舉辦文明交通、公共安全、應急救援等專題培訓,提升新就業群體安全隱患識別能力、參與社區議事協商能力及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線上利用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定期推送學習信息,引導新就業群體自主學習,增加基層治理知識儲備,提升參與能力素養。實踐能力提升方面,通過實戰和交流相結合,提升基層治理實踐能力。充分利用新就業群體融入基層治理的各種平臺和載體,幫助其在實踐中不斷提升參與基層治理能力。利用黨組織活動場所、新就業群體服務驛站等場地,常態化組織開展“理論+實操”的基層治理經驗交流活動,增強新就業群體的公共精神和參與意識,深化其對基層治理事務的理解,提升在基層治理中的實際行動力。
深化激勵引導,激發內生動力
積極探索新就業群體參與基層治理激勵引導機制,形成“以服務換服務、抓服務促治理”的雙向激勵機制。在物質獎勵方面,實行積分機制,新就業群體可以用參與基層治理獲得的積分在“積分超市”兌換商品;此外,積分也可用于餐飲、洗衣、理發折扣和定制興趣課程等服務,以及職業指導和創業培訓等內容。在精神激勵方面,根據積分情況以及助老扶弱、拾金不昧、見義勇為等典型事跡,組織評選“先鋒快遞員”“先鋒騎手”等,并向上級推薦報送,通過媒體廣泛宣傳獲獎者的先進事跡,增強他們的職業榮譽感和社會歸屬感。探索將優秀新就業群體推薦為“兩代表一委員”候選人,使其在更廣泛層面為基層治理和行業發展建言獻策。在職業激勵方面,鼓勵引導新業態企業將新就業群體參與基層治理所獲積分作為內部評優的重要參考,推薦優秀者擔任騎手隊隊長、配送站站長、網約車隊長等職務,激勵其在促進經濟發展和參與社會治理中充分發揮個人潛力,激活新就業群體參與基層治理的“新”動能。
(本文由江蘇省啟東市委社會工作部供稿)
(責編:金一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