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林七鄉始終堅持黨建引領雙擁(即地方擁軍優屬,軍隊擁政愛民)賦能基層社會治理,依托深厚傳統文化優勢,探索退役軍人參與基層治理新格局的有益實踐,充分發揮29個黨支部、88個網格、1148名黨員、600名退役軍人作用,以新時代“楓橋經驗”激活鄉村治理一盤棋。
黨建引領 鑄牢雙擁基石
林七鄉健全基層黨組織體系,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書記,以黨建引領、雙擁賦能基層社會治理為抓手,打造“雙擁街”新地標,鋪設紅色“初心路”,營造軍民團結一家親的濃厚氛圍。
依托北大荒集團林七生產基地,創辦“兵創店”“雙擁產業園”等,由退役軍人經營,采取“線上+線下”的方式,銷售和推介基地生產加工的農副產品、水產品和民權縣名優農特產品;創新建立全縣首家“兵驛站”,涵蓋“兵救援”“兵服務”“兵優撫”等內容。
林七鄉成立由100名退役軍人組建的“兵救援”,開展水上、陸上、法律、急困等方面救助援助,為現役軍人家屬、退役軍人及家屬、社會各界群眾解除后顧之憂;打造焦莊村、王崗村等雙擁村,建成退役軍人創業基地,實現村集體經濟與群眾收入雙增收。
聯動協作 織密聯防網絡
在民權縣有這樣一個黨群“蜂巢聯防隊”,在29個基層黨支部帶領下,600名退役軍人、1000名擁軍家屬積極參與鄉村治理,聯動公安、司法、信訪、民政、婦聯、國土組建成政策法規服務隊,“五老”人員、平安志愿者、退役軍人及擁軍家屬等建成矛盾糾紛排查隊、調解隊,全面動態排查掌握矛盾糾紛。
“兵干部”成基層治理主力軍,在組建黨群聯防隊伍中,通過鼓勵和支持退役軍人積極參與基層治理,推選“兵干部”“兵人才”進入村“兩委”班子,持續增強基層黨組織在群眾中的感召力、影響力。蔡堂村“兵支書”郭啟方榮獲2023年河南省“十佳兵支書”,付莊村“兵支書”陳永林榮獲民權縣最美退役軍人,真正展現了退役不褪色的軍人風采。創新啟動退役軍人“葵丘義警”隊,按照每村不少于10人的標準組建23支隊伍,積極投身到治安防范巡邏、日常矛盾化解等工作中。
精準化解 打造“智理”模式
林七鄉運用法治思維,充分發揮“線上智能化、線下網格化”作用,多元化解矛盾,健全矛盾糾紛調解機制,打造“智慧治理”新模式。
高標準打造鄉綜治指揮大廳,安裝治安監控,搭建林七鄉智慧社區平臺,將綜治、信訪接訪、人民調解、村級平臺管理等功能融入綜治服務中心,實現資源共享、人員共建、網格共治。
林七鄉將全鄉劃為1個二級網格、23個三級網格和88個四級網格,網格長分別由鄉黨委書記、村黨支部書記、村小組組長(退役軍人代表)擔任,建立了村到組、組到戶、戶到人的治理體系,提前發現和化解潛在矛盾糾紛,將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把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專業調解等多元協調聯動起來,特別是充分發揮退役軍人及擁軍家屬人熟、地熟、網格“活地圖”優勢,吸納退役軍人及擁軍家屬擔任網格員。
發動群防群治力量積極參與到平安建設工作當中,按照“以點串線、以線織網、點線成面”的原則,推行“一村一站一警、一點一干一員”的平安建設工作模式。
黨群共建 樹立共治榜樣
林七鄉始終堅持以黨建引領凝聚共治合力,通過把退役軍人培養成“領頭羊”,激發基層社會治理活力。
“兵支書”成共同致富領航員。“兵支書”郭啟方退伍返鄉后帶領蔡堂村、焦莊村等5個村攜手北大荒集團,共同打造雙擁村、建設雙擁產業園,發展訂單農業,探索稻蝦共養模式。
“老班長”變矛盾糾紛調解員。58歲的司莊村退役軍人陳觀久,是矛盾糾紛調解組成員之一。自他參與第一起民事糾紛調解工作以來,調解各類矛盾糾紛80多起,其中化解陳年積案5起,成功率達100%。
“老中醫”傳百年家訓擁軍魂。“全國現役軍人、退役軍人、傷殘軍人治療、食宿全免,出院再送100元路費”,1份百年家訓傳承,赫然懸掛在林七鄉焦莊村85歲紅色衛生員杜合銀的中醫衛生室大門口。杜合銀是遠近聞名的擁軍老模范,也是焦莊村的“金牌調解員”。
(河南省商丘市委社會工作部供稿)
(責編:王海璐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