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甘肅省華亭市著力完善基層治理體系、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基層治理格局,以“小單元”撬動“大治理”、“小鏈條”帶動“大參與”、“小統籌”激發“大能量”,推動基層治理體系、服務體系和發展體系互促共融、優化提升,基層治理水平顯著提高,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小單元”撬動“大治理”
華亭市堅持強村優組、整鎮推進,發揮村民小組作用。
明晰權責事項。依法厘清鄉鎮(街道)權責,全面清理規范“濫掛牌”“一票否決”、簽訂責任狀事項和33項不應由村(社區)出具的證明事項,減少基層“屬地管理”事項9項,進一步明晰權責邊界、理順職責關系。
完善治理架構。構建“村民小組長(黨小組長)+黨員中心戶+農戶”的治理架構。按照有政治覺悟、有服務熱心、有辦事能力等標準,通過“一薦、一會、一審、一公示、一備案”選好村民小組長(黨小組長),牽頭做好跑腿辦事、關愛老弱病殘、調解矛盾糾紛等工作;從黨員、兩代表一委員、鄉賢能人等骨干群體中選好選準中心戶,每戶聯系10~15戶,大家互幫互助,為村莊發展獻計獻策。
強化村民聯動。發揮村民小組長(黨小組長)服務帶頭人、治理牽頭人作用,定期召開小組理事會,探索走門串戶、線上溝通、小組夜話等方式,建立大事共議、要事共決、急事共商、難事共解、實事共辦的“五事聯動”工作機制,實現民主議事、共同理事、齊心辦事。
“小鏈條”帶動“大參與”
華亭市建立聯系、動員、組織、激勵群眾的遞進式鏈條,循序漸進引導群眾投身基層治理。
落實“黨員包聯”機制。建立黨員“一網十員”“雙聯雙培”“三亮三辦”制度,開展“黨員進村入戶行動”,把聯系群眾、服務群眾、問計群眾工作做實。全市226個村(社區)黨組織1.33萬名黨員聯系幫扶8.26萬戶群眾,示范帶動群眾共同參與基層治理。
建立組織動員機制。堅持支部帶領、黨員帶頭、能人帶動、群眾參與,推動事務共管、文明共建、環境共護,加強和規范村規民約和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制度,積極構建鄉村治理新格局。
推廣積分管理機制。按照“一個積分超市、一套積分規則、一系列積分活動、一個積分臺賬、一月一次公示”工作機制,以積分兌換的形式,引導群眾“有時間做志愿者、有困難找志愿者”。截至目前,全市101個建制村實現了積分超市全覆蓋,兌換積分6萬余分。
創新激勵評比機制。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建立“五好”評議制、好學上進激勵制、新鄉賢榮譽制、擂臺比武制、獎補激勵機制五大機制,一大批優秀村民小組長、上進青年、新鄉賢、先進分子不斷在基層治理一線脫穎而出,基層治理活力充分激發。
“小統籌”激發“大能量”
華亭市推動更多治理力量、社會資源和民生服務下放到基層,幫助基層更好地為群眾提供精準有效的服務。
推動力量下沉。落實“雙報到、雙報告”制度,推動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提供志愿服務。落實崗在村組、重在服務、責在連心“三在”機制,推動鄉鎮干部包村聯組、村干部包組聯戶。統籌駐村工作隊、包片干警等外部力量下沉村組,為基層治理賦能。
推動資源下沉。整合各方資源,完善鄉村教育、醫療、養老、文體等基礎設施建設,強化鄉鎮(街道)、村(社區)經費保障,引導社會資金投向基層治理領域。制定鄉鎮(街道)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編制年度購買服務計劃,明確購買服務的種類、性質和內容,扎實開展政府購買服務工作,積極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系。
推動服務下沉。按照“分類建庫、分級統籌、分層受理、分派服務”的原則,統籌農技師、律師、醫師、教師、家政員、快遞員等力量,培育“藍馬甲”黨員志愿服務隊36支,配建“紅色驛站”71個,培育社會組織35家,打造“三社聯動”服務綜合體5個,做實“一鍵呼叫、服務就到”機制,將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深化“一核三心四聯五治”社會治理模式,積極推進“四調對接”和信訪工作法治化,推動“綜治中心+網格化+信息化”運行。
(甘肅省華亭市委社會工作部供稿)
(責編:王海璐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