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區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精神為指引,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契機,以“五星”黨支部創建為載體,結合區位優勢,堅持統籌城鄉,積極推進城鄉一體發展,走出了一條“335”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城鄉融合發展的新路子,全面提升鄉村治理效能。
“三個作用” 匯聚協商共治合力
解放區發揮黨委領導政府履責、黨員群眾主體參與、社會力量多方協同“三個作用”,形成組織帶動、黨群共建的良好局面。
發揮黨委領導政府履責作用,為鄉村治理指引發展航向。強化牽頭抓總。區委書記、區長掛帥,成立鄉村振興五大專班,落實項目化、清單化責任制,將工作成效納入各級黨組織書記抓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內容。堅持規劃先行。出臺《關于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實施意見》等文件,指導3個片區村莊規劃、產業發展、鄉村治理等工作。加強村黨組織建設。通過村干部論壇、外出學習、“領雁”擂臺賽等形式,提高基層黨組織帶領鄉村治理、產業發展的能力。
發揮黨員群眾主體參與作用,為鄉村治理提供內生動力。堅持“四議兩公開”民主制度,把鄉村治理的決策權、參與權、監督權交給群眾,實現“群眾事、群眾議、群眾定、群眾辦”。春林村、老牛河村通過“四議兩公開”民主決策,探索出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新模式,以“村黨組織+公司+村民”運作機制,將村民福利轉化為股金,成立惠民超市,讓村民變“股民”,激發黨員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活力。
發揮社會力量多方協同作用,為鄉村治理提供外源動力。搭建共治平臺,引導多方力量主動參與鄉村治理。在北部淺山片區,與公司合作打造城郊鄉村旅游區;在西部安置提升片區,依托片區內商業資源建立商圈黨委,引導村民積極參與發展,推動企業做大做強,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在南部大沙河片區,引入上市公司建立五星級養老機構,為村民提供就業崗位5000余個。
“三上三下” 架起協商溝通橋梁
解放區堅持全過程人民民主,通過事前“征求意見、民主決策”,事中“協商實施、民主管理”,事后“群眾評議、民主監督”三步工作法,最大程度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監督權,解決了鄉村治理干什么、怎么干、干得怎么樣的問題。
“一上一下”是把村民對鄉村治理的意見收集上來,把討論形成的初步方案公布下去。村黨組織采取“集中議”、村民代表“座談議”、入戶調查“當面議”、微信群平臺“網上議”等形式,圍繞鄉村治理重大事項和普遍關心的問題,提出設想,研究討論,形成初步方案公示。
“二上二下”是把對初步方案的意見收集上來,把完善的最終方案公布下去。村“兩委”干部通過上門走訪、組織戶代表集中討論、向專業人員咨詢等形式,開展民主協商,廣泛征求對初步方案的意見和建議,對村民同意率低于80%的鄉村發展項目不予實施,并將修訂后的治理方案再次公布。
“三上三下”是把對實施的意見收集上來,把最終的成效和資金使用情況公布下去。村“兩委”將方案的具體實施權交給群眾,建立協商成果采納、落實和反饋機制。從前期招標、施工到后期結算、驗收,讓村民代表全程參與和監督,并按照村民反饋的意見,對方案落實情況進行整改,讓“群眾事、群眾議、群眾干、群眾監”成為鄉村治理的常態。
“五星”目標 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解放區聚力支部過硬、產業興旺、生態宜居、平安法治、文明幸福,以“五星”支部創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為實現解放區鄉村治理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引”領聚合力,爭創支部過硬星。注重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5000余名黨員與群眾開展結對聯系,在防汛搶險、“三夏”搶收等工作中,守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實施黨員群眾積分管理,將黨員聯戶情況與黨員積分相掛鉤,群眾積分與福利、“星級文明戶”評選相掛鉤,激發了黨員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熱情。
“融”合謀發展,爭創產業興旺星。依托北部淺山片區文旅資源優勢,成立鄉村文旅片區黨委,一體推進影視文化、紅色研學、餐飲民宿等融合發展,先后建成了一批文旅康養項目,打造了王忠殿紀念館等研學體驗基地。
“共”創提品質,爭創生態宜居星。開展“清理”“整治”“提升”三大行動,從戶廁改造、供水管網、道路硬化等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項目入手,通過“三上三下”工作法,商定由村集體和村民共同出資組織實施。2024年以來,將“門前五包”納入積分管理,在“紅藍榜”公示,激發村民參與意識。
“聯”控守家園,爭創平安法治星。村“兩委”干部包片,帶動村民、轄區單位組建治安巡邏隊,安裝高清監控探頭,實現監控系統全覆蓋;建立“一委三中心”基層治理暨矛盾化解平臺,利用“隨褚辦”小程序和有威望熱心的“五老”人員組成調解隊伍,高效化解基層矛盾。
“傳”承育新風,爭創文明幸福星。傳承孝老愛親的優秀傳統鄉風,建立老年書畫協會、老年大學、長者食堂,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利用文體隊伍,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村民自覺拒絕高價彩禮,倡導厚養薄葬,樹立文明和諧新風。
多點著力 成效顯著
基層黨組織凝聚力顯著增強。廣大黨員把入黨初心轉化為干事創業熱情,圍繞和美鄉村、為民辦實事等方面爭先鋒、做示范,村干部每年領辦10件實事,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進一步發揮了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帶動產業發展,解決了80%以上閑置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基本形成。“四議兩公開”“三上三下”工作法聯動融合,形成了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基層協商治理格局。50余名大學生志愿者利用“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以優美的墻繪為鄉村增添亮麗風景線,98名“愛心媽媽”結對留守兒童,100余名企業黨員志愿者聯系23個村,共同推進背街小巷硬化工作,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鄉村治理新格局。
村容村貌明顯提升。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北山片區植樹種花、廣植林果,讓村莊“綠起來”。開展“六亂六清”人居環境整治行動使舊物件“變身”新景觀,打造村美人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
村風民風進一步改善。村民全過程參與鄉村治理,增強了“主人翁”意識。“一約三會”的建立以及“好婆婆、好媳婦”“十星文明戶”等評比活動,推進移風易俗,弘揚文明新風。
(作者單位: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區委社會工作部)
(責編:王海璐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