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持續貫徹落實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工作,聚焦“四優”行動,破解基層治理人才隊伍建設難題,著力打造一支政治堅定、素質優良、敬業奉獻、結構合理、群眾滿意的基層治理隊伍,激發基層治理活力,為“馬”賦能。
“優選”識才選精兵
精準掌握底數,摸排精英樹典型。鄆城縣全面摸排致富帶頭人、退役軍人、大學生、合作社負責人、返鄉創業人員,建立人才臺賬,梳理回引清單,將有想法、有干勁、有潛力的人才及時納入基層后備人才庫,為基層治理蓄足“源頭活水”,全縣共有村級后備人才2050名。
聯動三級考察,擇優選任“領頭雁”。充分發揮流動黨組織橋梁作用,通過現場推介、平臺回引,舉辦“高層次人才鄆城行”14次,制定《村黨組織后備人才回引工作方案》,根據政治素質、年齡學歷、業務特長等方面,科學設定21項選人條件,按照鎮級考察、部門聯審、縣級備案“三級聯動”程序,擇優選任6名優秀人才擔任村黨組織書記,36名優秀人才到村掛職。
優選“書記”入庫,干勁滿滿繪藍圖。統籌村“兩委”班子運行、黨組織書記能力素質和履職情況現狀,科學設置分析研判評價指標,綜合任職年限、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個人和所在村任期內獲得表彰獎勵情況,對村黨組織書記進行綜合評定,擇優納入優秀村黨組織書記人才庫,真正把有干勁、會干事、作風好的優秀村黨組織書記選出來。
“優育”賦能育良將
鄆城縣圍繞基層黨建、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民生實事工作任務要求,突出“短平快”“急需缺”,開展“充電賦能加油站”培訓。組建“85后”“90后”青雁團,將年輕村黨組織書記、其他“兩委”成員納入團隊管理,開展“青雁講壇”、成長沙龍等專屬培養活動,著力打造一支有信仰、有擔當、有本領的年輕基層治理隊伍。
掛職歷練,做到沉心實干。探索實施村干部跨村雙向掛職,鼓勵182名“示范”村黨組織書記擔任“強基”村指導員,引導31名“強基”村黨組織書記擔任“示范”村黨組織副書記,推動建立“一線賽馬”機制,選派100名村黨組織書記到所在鄉鎮重點職能部門、項目一線掛職學習,在實踐中長見識,在淬煉中提能力。
幫帶指導,做到手把手教。建立縣級領導帶頭幫、縣委組織部門主動幫、鄉鎮黨委全力幫的“三幫帶”機制,開展“村情會診”,縣領導、組織部、鄉鎮黨委與基層干部“面對面”交流、“手把手”傳授,及時答疑解惑,著力提高幫帶對象產業發展、基層治理等綜合能力。
“優管”明紀管風氣
強化管理,防范微權濫用“蟻穴潰堤”。完善村級“小微”權力和責任,明確辦事流程,規范廉潔履職行為,緊盯重點領域,定期開展風險排查,加強警示教育、政治體檢,有效監督基層干部規范用權。
健全機制,撐起基層擔當“無畏無懼”。建立健全容錯、糾錯、防錯和澄清保護“四位一體”機制,為擔當作為的基層干部“兜底撐腰”。對影響期滿、有突出貢獻的受處理處分基層干部,按規定重新評估、大膽起用,讓有為者有位,為擔當者擔當,進一步營造敢于擔當、積極作為的良好氛圍。
科學裁定,增強組織執行“以績論功”。開展村“兩委”班子季度考核,在評優評先、職務調整、績效待遇裁定上科學運用考核結果。組織開展村“兩委”班子換屆“回頭看”,逐村進行重點研判,了解掌握村“兩委”班子運轉情況,對存在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調整糾治。
“優用”促干注活力
巧布“擂臺比武”,點燃趕超之志。鄆城縣制定基層干部簡易化、可量化、操作性強的考核辦法,每季度開展一次“擂臺比武”現場觀摩,每年開展一次述職評議,推動在“看、聽、比、評、議”中找差距、樹標桿,堅定奮起趕超、爭先創優的信心和決心,不斷激發基層干部在新時代擔當作為。
評選“領頭雁”,鼓舞干部士氣。設立村集體經濟發展增量獎,根據發展效益、集體經濟和群眾增收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對排名前三的建制村,按照村集體增收部分的15%獎勵村黨組織書記,15%獎勵其他村“兩委”成員。
強化政治關懷,激發基層活力。讓實干者得實惠,對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充分、帶動發展成效明顯的基層干部,既給“真金白銀”,又給榮譽激勵,優先推薦為鄉鎮領導班子成員或“兩代表一委員”。加大從優秀基層干部中定向招錄公務員力度,讓干得好的獲榮譽、得實惠。
(作者系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委社會工作部部長、縣委“兩新”工委書記)
(責編:王海璐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