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們的資助,讓我能夠走進夢寐以求的大學,開啟人生新的征程。這份資助,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支持,更是精神上的激勵?!?/p>
“我會以優異的成績回報國家、回報關愛,將來也像你們一樣,將這份愛心傳承下去?!?/p>
“它讓我明白,在這個世界上,有那么多善良的人愿意伸出援手,幫助一個陌生人去追逐夢想。”
2024年8月10日上午,青海一家飯店的會議室里涓涓暖流在涌動,愛心與希望在升騰,青海回族撒拉族救助會(以下簡稱“救助會”)“圓夢行動” 暑期助學金發放儀式正在這里舉行。每一個名字、每一個數據都凝聚著救助會每一位工作人員的心血與付出,照亮43名學子的求學之路。
在2022年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宣傳推選活動中,青?;刈迦隼寰戎鷷皥A夢行動”大學生教育救助志愿服務項目被推選為“最佳志愿服務項目”。
愛心傳遞,夢想啟航
在經濟相對落后、就業難度較大的青海,考上大學、找到工作始終是照亮貧困學子未來的明燈。然而,多重因素限制,這些孩子和他們背后的家庭面臨學費和生活費的巨大壓力,求學之路因此布滿荊棘。隨著國家教育體制的改革,2002年,由幾個青年愛心企業家自發組織起來資助貧困家庭學生的小團隊“青海穆斯林文化中心救助部”里進行了這樣的談話:“這幾年考上大學的娃娃越來越多了,救助部現在的能力和水平已經跟不上需求了,要擴大范圍,靠我們幾個人是不行的。把救助部正式申請一下,成立一個正規的組織,這樣一來參與的人多,做起事情來就好辦了。”
2004 年 6 月,青?;刈迦隼寰戎鷷獣r而生,經青海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和青海省民政廳批準正式成立,秉持 “力所能及、拾遺補闕、源于社會、惠及所求”的慈善理念,從“圓夢行動”大學生救助志愿服務項目開始,積極開展以教育救助為主,扶貧濟困、醫療救助、災難援助及志愿者服務等為輔的各類慈善活動,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民族團結與愛心傳遞的深刻內涵。
“圓夢行動”大學生教育救助志愿服務項目采取“學業輔助+生活補貼+專題培訓+就業指導”相結合的方式,資助前由當地愛心人士作為向導帶領志愿者跋山涉水入戶調查,他們的足跡踏遍了青海的山山水水,總資助金額4967.20萬元,共助力11168名貧困學生放飛夢想。
每個孩子都代表一份希望
“走到每一家去,不落下一個孩子!”青海回族撒拉族救助會韓文科會長的這句話時不時會在救助會志愿者耳邊響起。
今年33歲的馬智對此深有體會。2010年,他考入西安歐亞學院計算機系,當時父母雙雙下崗,數千元的學費讓家庭無能為力。經人介紹,他和母親抱著試一試的心情去救助會尋求幫助,可救助流程已走完,當年的助學金也已經發放完畢。正當失望之際,救助會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員仍盡職盡責地詢問他的個人情況和家庭狀況,最終破例資助了他。
“好好念書,將來畢業了為社會多作貢獻?!?馬智仍然記得當時趙海山副會長的叮囑。如今,他已經是國家電網青海公司的一名工程師。馬智說,他現在最想做的事,便是把這份善舉傳承下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救助會以完善的救助體系,規范的工作方法,為更多需要幫助的大學生送去溫暖與希望,讓愛與夢想在青藏高原上綻放更加絢麗的光彩。
相逢的意義在于彼此照亮
就如投入一顆石子,漣漪不斷擴散?!皥A夢行動”項目不僅是一項簡單的經濟救助,更是一場愛心與希望的傳遞之旅。對于受助者來說,被救助的溫暖讓他們感激,盡己所能地幫助他人更讓他們感到快樂和滿足。
受助學生馬金萍在大學時,積極參與支教活動,偶然認識了家在陜西的海金波,得知海金波的妹妹得了白血病,馬金萍立即組織募捐活動,多方籌集了3萬多元善款送到海金波手里。馬金萍說:“從得到資助之后,我就立志要做一個善良的人,一個可以照亮別人的人。”
考上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的馬忠義,弟弟還需上學,而家庭月收入只有約1000元。他拿著錄取通知書向救助會申請到了救助金,解了燃眉之急?!白钪匾氖牵戎鷷屛艺J識到自己并不是獨自前行。”此后大學的每個假期,馬忠義和其他7位志愿者都會一起前往青海省民和縣甘溝鄉紅旗灘小學支教,用實際行動傳遞這份溫暖和愛心。
同心、同行、同向。救助會培養出2100名大學生志愿者,其中600余名大學生“同心”志愿者已為青海省民和、門源等7個縣33所中、小學校的2萬余名學生進行了支教助學,累計行程萬余公里,為3000 余名留守兒童送去關愛。
二十年辛勤耕耘,二十年碩果累累。“捐資助學不僅僅是簡單的救助,不僅僅是關注一個家庭和學生,更是營造一種社會氛圍,呼喚一片社會真情,倡導一種社會文明?!本戎鷷浅捎⒚貢L說?!皥A夢行動”大學生教育救助志愿服務項目將繼續開展下去,為青海的每一位貧困孩子托起希望與夢想。
(《中國志愿》2024年第9期)
(責編:田文昕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