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給華中農業大學本禹志愿服務隊回信,希望本禹志愿服務隊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堅持與祖國同行、為人民奉獻,以青春夢想、用實際行動為實現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多年來,一批又一批的本禹志愿服務隊隊員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 接力奉獻青春力量。他們不但帶動形成了更為廣泛的志愿服務風尚,還憑借自身的專業技能與青春熱情,向全社會展現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逐夢,從貴州山區到夢想中的象牙塔
在湖北省武漢高鐵站,華中農業大學(以下簡稱“華農”)支教老師、研究生一年級學生張樂在出站口不時張望。貴州彝族女孩龍海芬的身影一出現,張樂便快步上前,給了龍海芬一個大大的擁抱,并遞上一瓶水:“海芬喝水,這是獅子山的水?!?/p>
今年8月27日,龍海芬來到華農報到——她是本禹志愿服務隊在貴州支教22年來第一個考上華農的學生。
龍海芬來自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貓場鎮興合村狗吊巖村民小組為民小學。在那里,本禹志愿服務隊的支教老師為孩子們帶去了知識和希望。因為他們,龍海芬有了許多個第一次:第一次走出大山到北京研學,是支教老師李昂帶領的,這次經歷讓她開闊了眼界,看到了大山外面的世界;第一次勇敢地站在國旗下演講,是曹媛媛老師給予她的鼓勵……支教老師們的自信、陽光與溫暖,深深地感染著龍海芬,在她心中種下一個夢想:成為像支教老師一樣的人。
但是,龍海芬的求學之路并不順利。初二時,父親遭遇車禍,家庭經濟狀況急轉直下,最艱難時,甚至連飯都吃不上,上學更是個難題。就在她面臨輟學危機時,早已結束支教的曹媛媛得知這一情況后,立即與支教團成員一起捐款,幫助她渡過難關。隨后,曹媛媛又聯系了愛心人士,資助龍海芬繼續學業。老師們的善舉深深感動了龍海芬,她明白上學的機會來之不易,也更加努力地學習,決心不辜負支教老師們的期望。
通過加倍努力,龍海芬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高中學費、生活費全免的入學資格。在今年的高考中,她更是以585分的好成績被華農錄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昔日支教的學生,如今變成支教老師的學妹,也給本禹志愿服務隊增添了一段佳話。
如今,龍海芬已經成為本禹志愿服務隊的一員。她希望有機會作為支教團成員回到家鄉,將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和感受到的溫暖傳遞給更多的山區孩子。
傳承,從一次支教到22年接力延續
龍海芬到華農報道時,本禹志愿服務隊貴州為民分隊的5位隊員接過了上一屆學生的接力棒到達為民小學,開始了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自此,華農在貴州山區的支教接力,已有22年。
2002年7月,華農大三學生徐本禹和同學來到狗吊巖村,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次年,徐本禹考上母校公費研究生,但他一直牽掛著貴州的孩子們。再三考慮后他決定放棄讀研究生的機會,重返貴州支教。華農對他的決定非常支持,破例為他保留了兩年研究生入學資格。
源于徐本禹的堅持,山區的學校有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孩子們從聽不懂普通話到可以用簡單的普通話交流,學生人數翻了近一倍。最重要的是,此舉讓山區的村民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
2005年,華農本禹志愿服務隊正式成立,在全校范圍內招聘支教志愿者,組建研究生支教團接替回校讀書的徐本禹——“本禹”志愿服務開始延續。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本禹志愿服務隊重要回信精神,進一步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2014年,湖北團省委、湖北省志愿者協會發起本禹志愿服務隊創建評選,打造本禹志愿服務隊品牌。
本禹志愿服務隊的奉獻,如同星星之火,改變了山區孩子們的命運,也改變了山區的學習條件?!皩W校的軟硬件設施有了巨大變化,現在,學校有電腦、多媒體教室與現代化的圖書室,先后有20多人考上了大學。支教老師們的到來,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通向外面世界的窗戶?!睘槊裥W校長王瑞舉說。
截至目前,湖北省已累計培育451支省級本禹志愿服務隊,服務內容涵蓋關愛留守兒童、助老助殘、鄉村振興、環境保護、社區服務、醫療衛生等多個領域,帶動全省600余萬名青年加入志愿者行列。
帶動,從一個本禹到400余個“本禹”
“飲食熱量攝入比例為3∶4∶3是日常早中晚三餐的常見比例,日常生活中可以‘少碳少糖少脂’為要點,根據自身需求合理進行健康飲食選擇?!敝驹刚咛K兆新說。
今年6月以來,華農“食品安全與營養中國行”博士團志愿者先后前往小學和一些企業、社區等地,了解公眾關于食品安全的心聲,開展食品安全主題宣講。“作為食品專業學子,有責任也有義務通過志愿服務活動,比如便民活動或宣講活動等方式,將專業與實踐相結合,用知識回饋社會,讓更多的人有途徑有方法了解食品營養健康以及學習食品安全知識。”志愿者宋詠恬說。
為營造尊老敬老愛老的社會氛圍,今年“重陽節”前后,湖北省組織64支本禹志愿服務隊聯動48支其他志愿服務團隊集中開展志愿服務行動。
武漢市硚口區手志夢青年志愿者協會是志愿服務隊伍中的骨干。該協會于2018年成立,2023年被評為本禹志愿服務隊。他們以武漢市硚口區六角亭街道游藝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陣地,聯動“社區志愿者+高校志愿者”的志愿服務團隊模式,為聽障人士提供就醫陪診、健康科普等無障礙服務?!懊總€志愿者心里都有一顆愛心的種子,我們愿意伸出志愿的雙手,給聽障朋友撐起一片無障礙的藍天?!眳f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22年間,從一個本禹,到400余個“本禹”;從一支隊伍,到20多支特色隊伍、幾十個特色小組;從一所小學,到數十個學校、社區,公益項目涵蓋支教、環保、關愛特殊群體等多個領域,志愿服務遍及鄂、黔、滇、閩、冀等多省。一屆又一屆的志愿者們接過徐本禹傳遞的愛心接力棒,用擔當和奮斗,踐行著習近平總書記“與祖國同行、為人民奉獻”的殷殷囑托。
(本報記者 范曉翌 通訊員 李博涵 姚韋偉)
(責編:鐘慶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