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社會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確要求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之路,推動新時代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為新時代的社會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
從城市社區的精細化管理到農村地區的脫貧攻堅,從困境兒童的關愛保護到老年人的養老服務,社會工作以其獨特的專業性和人文關懷,成為連接政府與民眾、解決社會問題的重要橋梁。隨著我國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等新興領域的迅猛發展,社會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挑戰。在新時代背景下探索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道路,是一項緊迫而重大的任務。
加強新興領域黨的建設,推進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黨中央高度重視新興領域黨的建設,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強調要健全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比如,濰坊東大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支部深度探索“黨建+三個融合”工作法,將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緊密結合,定期組織黨員學習黨的理論和方針政策,開展黨員志愿服務活動等,實現了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建立流動黨員黨支部,積極引導黨員參與志愿服務活動,針對快遞員、外賣員等新就業群體進行有效管理和服務,定期組織其學習、交流,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和工作需求,為他們提供政策咨詢、法律援助等幫助,有效增強了他們的歸屬感和責任感。
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提升基層治理效能。一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基層,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能否真正落實落地,關鍵也要看基層。要堅持黨對基層治理全面領導,增強鄉鎮(街道)行政執行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比如,齊河縣永樂社區致力于推動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整合社區資源,優化組織架構,提升服務效能,注重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引導居民參與社區治理,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藍田縣三里鎮推行“黨建+網格化管理”模式,將黨建工作與網格化管理緊密結合,發揮網格員在信息采集、矛盾調解、政策宣傳等方面的作用,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實現了對社區治理的精細化、智能化管理。
扎實做好凝聚服務群眾工作,發展志愿服務事業。黨的基層組織扎根群眾之中,承擔著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職責,是黨密切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把社會期盼、群眾智慧、專家意見、基層經驗充分吸收到改革設計中來。云南省楚雄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強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完善人民調解機制,引導居民通過合法途徑表達訴求、維護權益,有效預防和化解了各類矛盾糾紛。浙江省溫州市建立了人民建議征集平臺,廣泛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為政府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同時,該市注重發展志愿服務事業,通過組織志愿者參與社區服務、環保宣傳等活動,使得城市的文明程度得到提升。
團結奮斗譜新篇,凝心聚力向未來。我們要推動社會工作在新時代的浪潮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為構建和諧美滿的社會環境、增進人民福祉續寫新的輝煌篇章。
(特約評論員徐健 周彤薇)
(責編:王子鋒 簽發:王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