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浩(左一)帶領“紅領之家”志愿者開展平安反詐宣傳服務活動
大家都喜歡叫陳軍浩“浩哥”。作為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紅領之家”社會服務中心的創始人和負責人,曾有人這樣形容“浩哥”的生活:不是正在服務他人,就是在服務他人的路上。
生活在北侖區的人們總能看到一群“紅領”志愿者活躍在大街小巷,他們在醫院開展就醫引導,在街頭巷尾撿拾垃圾美化環境,在“紅領集市”上開展服務……在“浩哥”的帶領下,“紅領”志愿者們用志愿行動傳播著社會正能量。
擎起志愿服務“紅色旗幟”
2012年5月,剛過不惑之年的陳軍浩在新碶街道的支持下,把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等一批心懷理想、樂于奉獻的人凝聚起來,組建了社會組織——“紅領之家”社會服務中心。
陳軍浩深知,必須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讓大家得到服務實惠,才能贏得口碑。
春節返鄉潮時,他帶領“紅領之家”志愿者為購票農民工送熱粥、搭雨棚、幫忙網絡訂票;臺風期間,他第一時間牽頭組建黨員搶險隊,奔赴救災第一線;地鐵線路延伸段試運行第一天,“紅領之家”志愿者便活躍在文明引導、乘車指引、安全保護等志愿服務第一線……
漸漸地,“紅領之家”志愿服務的“雪球”越滾越大,目前已有近2000名“紅領”志愿者注冊,并探索建立了項目策劃、量化積分等制度,常態化開展親水、敬老、導醫等十大服務項目,累計服務10余萬小時,服務群眾超85萬人次。
與此同時,陳軍浩把志愿者骨干培養成黨員,把優秀黨員培養成黨務骨干,把業務骨干培養成社會組織帶頭人,在志愿服務道路上一路播撒“紅色種子”。
以“紅領之家”為起點,一批批“紅領之星”黨員帶動更多人參與志愿服務,先后建立18個黨員志愿服務組織和100多個“紅領驛站”,2萬多名黨員常態化參與志愿服務,形成從“一點紅”到“一片紅”的黨員志愿服務新局面。
打響社會治理“紅色品牌”
2016年10月,在加拿大召開的有關社區矯正的研討會上,陳軍浩作為唯一受邀的中國代表介紹了“紅領之家”志愿服務模式,向國際社會展示了中國的志愿服務風采。
這是陳軍浩第一次站在國際舞臺。最令他激動和自豪的是,分享的經驗全部來自“紅領之家”持之以恒的實踐探索。
2014年,“紅領之家”主動承接社區矯正項目。面對社區矯正對象被“標簽化”的困境,陳軍浩引入先進理念,建起75人的矯正“專家庫”,為每名矯正對象安排1名“紅領”志愿者幫帶,幫助他們重回社會。
因犯罪被判緩刑三年執行的李某,一開始抗拒參加社會服務。陳軍浩每周上門探訪,推心置腹地與他交朋友,幫助其解決租房等實際困難,還根據李某特長吸納他加入“紅領之家”文藝小分隊。李某逐漸打開心扉,與黨員志愿者們共同制作8部反詐騙公益片,還帶著家人一起參加志愿服務。
在陳軍浩和志愿者們的努力下,10年來,“紅領之家”聯系的900余名社區矯正對象脫管率和再犯罪率均為零。
為鄉村振興注入“紅色基因”
2020年,北侖區對口支援幫扶的吉林省汪清縣的大量農產品面臨滯銷難題。得知這一消息后,陳軍浩立刻和結對的汪清縣羅子溝鎮西堿村第一書記任義取得聯系。在陳軍浩的幫助下,任義直播代言的“關東粉王”手工粉條僅半個小時便成功銷售483單,銷售額近10萬元。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自結對幫扶西堿村以來,“紅領之家”實施“紅星鄉鄰”志愿服務項目,引導寧波家庭、西堿村優秀困難學生、當地志愿者開展三方結對,與44名困難學生建立長期結對關系,幫扶物資及金額超10萬元,目前已有3名當地學生考入重點中學。同時,重點開展“紅色種子培育項目”,為38戶結對困難戶制訂專屬方案,提供種子經費、聯系專家指導、對接銷售渠道等黑木耳產業發展“一條龍”服務,累計創收39萬元。
不僅如此,陳軍浩還啟動“紅星三結對”孵化項目,采取“書記對書記、黨員對黨員、志愿者對志愿者”的培養式幫扶,在西堿村累計孵化教育志愿服務隊、中草藥種植學會等4家社會組織。
為助力鄉村全面振興,陳軍浩將“紅星鄉鄰”服務模式不斷調整和完善,并延伸到四川、青海等省,把致富的經驗傳授給當地人,更通過志愿服務行動讓黨在群眾心中的形象更加溫暖、更有力量。
(責編:鐘慶 簽發:王立國)